2015年7月22日,南京市民王先生在苏宁易购上购买了一把剃须刀。当晚,王先生接到苏宁易购的客服电话,对方准确说出了他的姓名、订单编号、购买商品名称、购买时间、付款金额、收货地址等订单详细信息。“他说由于他们工作失误,把我列到了他们批发商的名单里了。”王先生说。
对方称,批发商可以享受在该网站消费七折优惠,但每月需收取会员费500元。如果现在不取消这项服务,就要扣除一年的会员费6000元。“他问我要取消还是保留,我肯定是要取消啊。”王先生说。
在这之后,对方称为了避免公司把会员费划走,需要王先生在当晚12时前把经常使用的银行卡中的现金转存至别处。王先生配合了对方,最终被骗83977元。
之后,王先生上网搜索苏宁易购的受骗案例,发现了一个200多人的受害者维权群。
日前,5名消费者起诉苏宁易购存在安全漏洞、导致其个人信息泄露,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已对此立案。该案代理律师、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占领表示,诈骗分子获取了消费者在苏宁易购网站上购物的详细订单信息,进而骗取了消费者信任。“这些订单信息存储于苏宁易购的服务器上,苏宁易购依法应妥善保管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甚至个人隐私的详细订单信息。”
法院立案后,苏宁易购曾通过媒体表示,该公司不存在用户信息泄露问题,目前并无证据指出苏宁易购在什么环节泄露了用户信息。
赵占领指出,现阶段主要是通讯管理机构负责个人信息保护的执法工作,但是执法力度不够。
2011年至今是个人信息立法比较密集的时间段。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工信部的《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然而,这一段时间却是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的高发期。对此,赵占领认为,相关法律需要修改完善。“比如个人信息泄露后的举证责任,现在是原告举证,这对于普通公民来讲很困难,因此,这是一个对消费者非常不利的因素”。
(《中国青年报》3.19 叶雨婷 陈雨兵 胡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