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办法拼爹,买学区房就是孩子进名校的唯一办法!”这是很多家长买学区房的初衷。但是,学区房真的还有必要买吗?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答记者提问时说:“如果是我,我不这么做。我会把更多的精力、财力放在改善家庭教育的品质和质量上。”
随着全国力推教育均衡、公办教育校际差距逐渐缩小、诸多限令不断出台,购买学区房的风险正在加大。一方面,购买学区房入名校甘苦自知;另一方面,多项政策叠加客观上也印证了刘校长的观点。
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表示:针对“学区房”热,上海不少区县都出台了“五年内一个地址只限一次同校对口入学”的限制措施,政策调整可能让抢购学区房的家长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许多家长喜欢三类学校,即校名中包含“实验”“外国语”“附属”字眼的,但是教育部门对这些学校的减负要求也相当严格。家长在花重金买学区房之后,仍然要给孩子报名各种辅导班。刘校长建议,不买学区房省下来的钱可以用来“投资”孩子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
(《文汇报》3.16 钱钰 姜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