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3月22日 星期二

    郭沫若家世

    《 文摘报 》( 2016年03月22日   05 版)

        郭沫若祖先背着两个麻袋,从福建移民到四川,白手起家,传至第六代即出了一位世界级文化巨人!郭沫若的崛起与乡土文化之间有着某种内在深层联系,同时也受赐于家族文化性格的遗传。

     

        移民内陆

     

        郭氏家族在发家过程中,大致每三代即来一次“三级跳”,产生一次质的飞跃。

     

        在“父母在不远游”的封建社会,清朝乾隆年间郭氏家族沙湾第一代祖先郭有元敢于从福建沿海移民四川内陆,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

     

        郭有元到沙湾后是以农业为基础,开荒种地,解决温饱问题,牢牢在四川扎根。郭氏家族第二代祖先郭承富则富于进取精神。在沙湾农暇,“他以生活有余的玉米……,试用福建省以玉米酿制烧酒的方法,竟产生了醇香的白酒”,并以酿酒后的玉米糟喂猪,遂走上了小康之路。而到了第三代祖先,无论郭贤琳、郭贤茂、郭贤惠,都已将主要精力投入经济效益更好的酿酒、烧盐、经商等产业,分别实现了资本积累。

     

        然而,到此为止,家族中就想出世界级文化巨人,无异乎痴人说梦。在郭氏家族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是第三代祖先郭贤琳。在封建社会“士农工商”的等级制中,商人是最不被人看重的一个阶层,何况郭家在沙湾是以异乡人经商致富的,而沙湾作为“土匪的巢穴”,郭家无疑是块极为馋人的“唐僧肉”。好在郭贤琳有四个儿子,郭氏家族第四代的人生道路发生了明显的分化。

     

        两步高棋

     

        郭贤琳在扩大酿造及商业经营规模的同时,走了两步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棋。第一步是“耕读传家”的老路,一方面在乡下广置田亩,另一方面送儿子上学,郭贤琳的三儿郭明庆就进学中了秀才。但是秀才毕竟不是官,在封建割据的四川,地方上的许多事都由哥老会“袍哥”“掌舵”。于是郭贤琳走了第二步高棋,让二儿郭明德、四儿郭明祥凭借家族财力,一步步掌握了沙湾的哥老会“码头”。

     

        二儿郭明德即郭沫若的祖父,“执掌过沙湾的码头。听说他在世的当时,铜、雅、府三河都很有名的。他的绰号叫‘金脸大王’……这样讲江湖的人是不顾家的,他不能不疏财仗义。所以在他的一代,家业也就很凋零了。”(《郭沫若自传》)

     

        如果孤立地看,很容易认郭明德为败家子。但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

     

        代际分工

     

        郭沫若祖父的高明之处,即是坚持代际分工原则,并及早发现了郭沫若父亲的经商天才。郭沫若父亲郭朝沛,十三四岁即当家主事,主持商号。郭沫若回忆“他年青的时候,好像甚么生意都做过,酿酒、榨油、卖鸦片烟、兑换银钱、集纳五谷,好像甚么都来。但我们父亲到后来也偶尔对我们说过,说他很有说不出来的痛苦,便是剩下的钱一手交给祖父,而那仗义成性的祖父又一手分散给他的弟兄们去了。但我们祖父尽管怎样的散财,不几年间在我们父亲手里公然又把家业恢复了起来”。

     

        当年郭家“时常派遣人”去云南“采办”鸦片。从沙湾去云南要翻大小凉山,沿途崇山峻岭,常有强人出没。郭家贩运如此昂贵的货物,上千里路程无须保镖,居然安然无恙!若不是靠了郭沫若祖父的江湖“光威”,这一切根本不可想象。

     

        而郭沫若父亲郭朝沛除经商天才而外的另一过人之处,是具有战略眼光,舍得智力投资。郭沫若弟兄四人中,即有三人(大哥郭橙坞,五哥郭开佐、八弟郭沫若)先后在省城上学,继而又先后留学日本,只留下元弟一人在家协助父亲经商。

     

        最终,郭氏家族在第六代后人中,造就出了一代文豪。

     

        (《郭沫若家世》复旦大学出版社 廖久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