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3月15日 星期二

    姓名里的故事

    《 文摘报 》( 2016年03月15日   05 版)

        人名不仅是个体的标志符号,更是不同期望、理想、信仰的融合。每个人的人名背后,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孙中山:“中国的山樵”

     

        孙中山出生后,其父孙达成曾找相师为他相过命,相师说:“此子非凡,大富大贵,有九五之尊,皇帝之命,其生辰八字须绝对保密。”为此,孙达成为儿子取了个小名叫“帝象”。孙文之名,是他10岁上私塾时老师为他取的。

     

        他17岁在香港拔萃书屋上学时,取号“日新”。此号取《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意。后来,他在香港中央书院读书时,国文教师区凤墀又按“日新”的谐音,为他改号为“逸仙”。

     

        孙中山还有一个别名叫中山樵,这个名字是他在日本时起的。孙中山流亡日本时,他的日本朋友准备把他安排在东京银座的对鹤馆旅馆暂住。为了安全起见,不公开孙中山的姓名和身份,登记时,友人想起来旅馆时曾路过一座名叫“中山”的侯爵府邸,于是在登记簿上写下了“中山”二字。日本的习俗,“中山”只能是姓,下面还必须有名,孙中山接过笔来,在后面加了一个“樵”字。从此,孙中山便以中山樵之名住在日本。

     

        关于“孙中山”这个名字,相传是章士钊先生给“起”的。章士钊曾从他的日本朋友那里得到一本书,里面介绍了孙中山的革命事迹。章士钊看后很高兴,决心将其翻译成中文。但在翻译时,由于一时笔误,章士钊将孙中山的本名孙文与别名中山樵的两个姓连缀在一起,写成了“孙中山”。该书出版之后,“孙中山”之名也随之传开了,久而久之,竟成了正式名字。

     

        毛泽东:“润芝”的来历

     

        毛泽东,字咏芝,乳名石山伢子、石山。

     

        毛泽东的名字,是根据韶山《毛氏族谱》中定下的字辈中的“泽”字辈而起的。至于“东”,古人以东西南北对伯仲叔季,取其老大之意。毛泽东虽排行第三,却在存活的兄弟中居长,故用“东”,定名毛泽东。

     

        毛泽东还有一名叫“润芝”。“毛润芝”是他除“毛泽东”之外,使用得最多的名字。亲友和好友多用此名称呼他,含有亲近和敬爱之意。

     

        关于“润芝”之名的来历,毛泽东1945年在同著名作家张恨水的一次谈话中作过说明。毛泽东说:“例如我以前常用‘润芝’一名,便是在湖南一师时,杨怀中先生为我取的。有一次,我在给杨先生的信中署名‘毛学任’,杨先生问我何故?我说学一学梁任公(即梁启超),杨先生便给了我一部《胡文忠公全集》要我读。我反复阅读后,觉得胡林翼确实值得学习,胡字‘润芝’,我就改为‘学润’。杨先生对我说:‘司马长卿崇仰蔺相如改名相如,你既然尊敬胡润芝,就干脆改成‘润芝’吧’。以后师长和好友们多叫我‘润芝’。”

     

        蒋介石:名字中的儒学

     

        蒋介石的乳名叫瑞元,是他祖父为他起的,学名叫蒋志清。

     

        蒋中正这个名字,是他投奔孙中山后起用的;“介石”则是他在日本办《军声》杂志时用过的笔名。这两个名字都寓有深刻的哲理。

     

        蒋介石很崇拜明朝的理学家王阳明和清朝湘军的创始人曾国藩。早在辛亥革命时,他就已熟读《王阳明全集》和《曾文正家书》,对他们的思想颇有研究,而且深受其影响。

     

        《易经》豫卦六二爻辞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意思是说,像石头一样的坚硬,但是这种坚刚要有个度,不能持续一天。老子说过,兵太强就容易灭亡,木太强就容易折断。后来的儒家学者将儒家学说融了进去,他们在评周易的大传《象》时说: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意思是说,这种坚刚不到一天是吉祥的,因为它符合儒家的刚转化为柔、柔转化为刚、外柔不守柔、外刚不守刚、执其两端而守中间最安全的中正之道。蒋介石正是取此精神而起用“介石”和“中正”之名。

     

        陈独秀:源于独秀山

     

        陈独秀原名陈庆同。据专家考证,陈独秀一生用过的名字有38个之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陈独秀。

     

        1914年,陈独秀在日本东京时,帮章士钊编辑《甲寅杂志》,同年11月10日,他在该杂志上发表了两篇文章,署名“独秀山民”和“独秀”。对他这个笔名,一位友人曾对他说:“你太不客气了,以为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是‘秀’的。”陈独秀解释说:“我们安庆有座独秀山,我不过是这座山下的居民而已。”据《环宁县志·山川》记载,在城西六十里,有异峰拔地而起。西望如卓笔,北望如覆釜,为县众山之祖,无所依附,故称独秀。陈独秀用此为笔名,虽非独傲之意,但也寓意其胸怀大志。对他这个笔名,1953年毛泽东乘“洛阳”号舰到达安庆时,还问过当时的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独秀山是因陈独秀而得名,还是陈独秀因独秀山而得名。傅回答说,那山原来就叫独秀山,陈独秀是因山而起名。

     

        (《中国人名的故事》山东画报出版社 张壮年 张颖震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