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3月10日 星期四

    “达尔文死海”如何跨越

    《 文摘报 》( 2016年03月10日   06 版)

        学过生物的人都知道“达尔文”;上过地理课的人也熟悉“死海”。如果把两个词合在一起,恐怕多数人不知所云。“达尔文死海”,这是今年两会上出现的新词,一名政协委员用它来形容技术转化过程中的空白区。

        目前技术领域存在一种现象:一项技术的学术内涵并不陌生,却没有资金支持研发,一方面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员没了兴趣,另一方面企业因很难从中获利也不愿承担创新风险。从理论研究走向产品市场,这中间地带就是“达尔文死海”。其实,这个形象的比喻直指技术转化的困境。技术研发与市场生产脱节的难题,该怎么破,未来怎么走?迈向中高端的中国,需要跨越这片“死海”。

        技术研发是个长期过程,少不了多次反复和长期试验。从科研规律出发,一项技术成果,从理论萌芽到试验成功,从技术发明到应用开发,从市场调研到批量转化,其周期之长、成本之高可想而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急于推出去,就可能牺牲用户的体验和技术产品的质量;如果成熟后推出去,也要承担其中的创新风险和市场压力。

        看似是个两难的选择,其实考验着多个主体。一方面考验的是科技工作者的研究定力,另一方面考验着企业面向技术和市场的选择眼力。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考验着一个国家对科技成果的保护力和支持力。从长远来看,能否从机制上形成高校院所与科技企业的“联姻”格局,甚至以国家的名义对相关先进技术予以更有力的保护,都值得进一步探讨并推出可行性举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