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来,寨卡病毒大规模爆发,短时间扩散到20个中、南美洲国家。在2015年5月~2016年1月间,共报道约4000例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分娩了小头畸形儿。2月15日广东省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该病例是我国发现的第二例寨卡病毒感染者。人们不禁担心,寨卡病毒会在我国蔓延吗?
解放军第302医院医师徐哲认为,我国虽然也有寨卡病毒的输入风险,但不会造成大面积的扩散传播。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仅在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北纬22°以南沿海地区存在。北京地区存在的白纹伊蚊仅占当地蚊虫比例的6%。而且目前正处于冬季,气温低不适宜寨卡病毒生存。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张永慧称,广东和美洲地区的经贸和旅游往来频繁,而且广东存在伊蚊,入春夏后气温会上升,疾病传播风险会增大。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表示,目前,中国疾控中心已将寨卡病毒检测试剂下发至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但寨卡病毒的发病症状并不明显,而且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疾病的症状极为相似,另外,寨卡病毒的血症期仅为3~10天,一旦错过了这个时间段,试剂检测也难以检测。而预防寨卡病毒的疫苗的面世至少还需要18个月。所以,控制寨卡病毒的传播,灭蚊防叮咬是重中之重。
有些蚊卵能在无水的情况下存活长达一年,少量积水足以让蚊卵发育成幼蚊。蚊子在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后会携带病毒,再通过叮咬他人传播病毒。蚊虫易在水缸、水盆、轮胎、花盆、花瓶等积水容器中繁殖,清除蚊虫孳生地可以预防寨卡病毒病流行。伊蚊在白天活动较多,在发生疫情的地区要穿长袖衣裤,在身体裸露部位涂抹防蚊水、使用驱蚊剂或使用蚊帐、防蚊网等,防止蚊虫叮咬。
(《科技日报》2.17 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