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人出门总要随身携带个小板凳。这是为什么呢?
医学上有一个名词叫“间歇性跛行”,即一个人自立行走一段距离后,会出现下肢无力、酸胀、麻木,必须休息几分钟才可缓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椎间盘和小关节逐渐老化退变,最终形成椎管狭窄,压迫里面走行的马尾神经及血管。这个过程一般要几十年的逐渐加重才会有症状,也就是人们五六十岁之后,开始有些感觉。连续行走的距离越短,代表椎管狭窄越严重,神经损害越厉害。
有人要问:为何坐下休息一会儿便又能走了呢?原因是直立行走时椎管狭窄程度较严重,而坐下、蹲下甚至是弯腰时,椎体间肥厚的韧带被短暂拉伸变薄,进而缓解狭窄程度和神经损害,神经得以缓解后,便可继续行走,但不久后还要休息。
一般来讲,走800米需要休息的应接受保守的药物治疗,500米需要休息的应接受手术治疗。
需提醒的是,“间歇性跛行”还常伴有腰腿痛、肢体麻木、肌肉萎缩等症状,甚至出现会阴部位感觉异常及二便障碍等马尾神经症状,这是需立即就诊治疗的信号。
(《现代保健报》1.26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