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1月28日 星期四

    冬日文房火盆暖

    《 文摘报 》( 2016年01月28日   05 版)

        ■刘杰

        火盆又名神仙炉,是一种敞口盆状火炉,是从前人们过冬的必备之物。

        早期火盆是用黄黏土配细沙、碎麻和泥,以瓦盆为模具做成的。泥火盆传热慢,保暖性能好,生火做饭时从灶膛里铲一锨劈柴火,倒在火盆里当引火,再往上添柴、炭或锯末。不用时用灰烬将火封起来,用时再扒开、添柴,很方便。无论窗外如何严寒刺骨,屋内总是暖融融的。

        早在三国时期,东北地区居民已用火盆取暖。据民族学家富育光的记载,吉林乌拉街满族人家过去有用神火烧邪气、净宅院、讨吉利的习俗。各户主人“将院中炭火取回,埋在火盆里,主妇要天天添火,使之常年不灭”。这是东北火盆文化的起源。

        后来为了追求美观雅致,用铁、铜制作的火盆流行开来,读书人用的文房火盆就是其中的代表。我的老家豫南唐河,在有着“南阳粮仓”美誉的宛东平原上,受世代传承“耕读传家”的古风熏染,人们很重视文房火盆,通常将其作嫁妆置备。只要姑娘嫁的是读书人,新娘父母都会买几件精美的文房火盆陪嫁,以彰显姑娘嫁入书香人家的那份自豪。

        老家没有值得夸耀的名山大川,也没有什么珍稀矿藏,但这种尊崇书香的风气,却散发着文化的热度。冬日漫漫,火盆暖暖,红袖添香伴读书,这是何等浪漫的佳境!

        老家的文房火盆花样丰富,异彩纷呈。以我收藏的文房火盆为例,仅形状就有圆形、心形、菱形、长方形、梅花形等二十余种之多。在这些藏品中,我对一件晚清铜质海水龙纹文房火盆情有独钟。它高12.5厘米,口沿长37.4厘米,宽23.2厘米,样式规整,平沿方口,壁直底平,四足托底,质地坚硬俊朗,色泽油亮润洁,包浆厚重匀实。这件文房火盆富于晚清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

        在寒冷的冬日,读书读累了的时候,一抬头就看见了文房火盆,心中总涌动着亲切的暖意。

        (《北京青年报》2016.1.3)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