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1月28日 星期四

    老北京的冬天

    《 文摘报 》( 2016年01月28日   05 版)

        ■祁建

        说起老北京的冬天,让人想起故宫外的筒子河,北海公园的冰面,厂甸的糖葫芦,八达岭的雪……寒冷的什刹海,人们在冰上滑出了别样乐趣。还有漫步胡同时,会不时看见路边或拐角卖糖炒栗子或是烤白薯的人,浓浓的香,大老远就挑逗着人们的味蕾……

        老北京每到冬天给人的印象是一片萧瑟,冬天的深宅大院少了杨柳翠绿的柔顺,却多了松柏的苍劲风骨。谚语称“腊七儿,腊八儿,冻死寒鸦儿;腊八儿,腊九儿,冻死小狗儿;腊九儿,腊十儿,冻死小人儿……”留下了“猫冬”的说法,“冬前冬后,冻裂石头”,每当入冬之前各家各户最忙乎的就是安烟筒、搪炉子、装风斗、买煤球、储存大白菜、做棉衣棉鞋等事。

        老北京的冬天离不开“煤”,天冷了,贫苦的人无钱买煤,就去街头垃圾堆里捡煤核儿。大多数是小孩去,一手执篮筐,一手执棍子或者钩子,蹲着敲打别人烧过的残煤,把外层灰烬敲去,取其尚未烧尽的核儿放入篮筐。

        上个世纪二三四十年代,老北京普通人家大多使用煤球炉子,经济稍微好点的才有钱使用带烟筒的“洋炉子”,煤气这个看不见的“杀人狂”每年都会“带走”不少人,其中不乏青春年少的……冬天是煤铺老板的发财季节,煤价几天一涨也是常事,掺土、泼水……都是习以为常的手段,煤铺老板这时想尽办法赚钱。

        那时,胡同里时常有“冻手、冻脚,贴上就好”的叫卖声,是卖冻疮药的,拉洋车的、在街头等活儿的,站着的时候就容易冻伤手脚,贴上冻伤药,多拉会儿,还能挣个棒子面钱。

        晌午是最惬意的时候,站在向阳的地方晒暖儿,高大的院墙挡住西北风,饱满地吸收暖洋洋的阳光,比痛饮二锅头还要舒服。老北京的阳光让你觉得冬天充满温暖,天地间充满了希望。当然北京也有无风也冷的天气,太阳淡淡的,滴水成冰,老北京把这种天气叫做“干冷”。

        老北京崇尚冰上游戏,清朝康乾盛世以来,上自皇帝,下至黎民,无不以滑冰为冬季的最大乐趣,称为“冰嬉”。滑冰不仅作为娱乐,还有健身并培养将士尚武精神的作用。御林军的健锐营有一支编制为1600人的“冰鞋营”。为保证其战斗力,皇帝每年都要亲自校阅八旗溜冰。

        每年冬至,帝王驾临天坛祭天之后,内务府就要开始筹备一年一度的“冰嬉”,在腊月初八前后举行,地址不是在北海的五龙亭,就是中南海的瀛台。届时冰面上列队井然,旌旗招展,彩球高悬……美妙绝伦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那时,老百姓一般都是在后三海、陶然亭、金鱼池、龙潭湖、护城河去滑冰,老百姓不在乎距离远近,冰面深点还是浅点,乐在其中是最主要的。抢冰球是一人将碎冰踢远,众人争抢,由于距离太近,往往摔倒一片。用老北京话说,这叫“抢冰球,看摔人”。

        看花,是冰天雪地的老北京另外一种享受。花市、隆福寺、护国寺、土地庙等庙会上,随处可见鲜花,花农也会挑着花担涌进城里。花担子两头是用荆条编成的圆柱形的大筐,内壁糊有两层高丽纸,筐底中间有炭炉,如此严实而温暖的简易设备,足可以保护各种娇嫩的鲜花免受风寒的侵袭。有腊梅、碧桃、迎春、水仙、海棠、石榴等各种奇花异草,碧枝翠叶,姹紫嫣红。

        也许寒冷是另外一种体验,没有感受过冰天雪地的寒冷,又怎能体会到春暖花开的喜悦?

        (《北京日报》2015.12.22)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