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1月12日 星期二

    给落后“留饭”就是给进步“断粮”

    《 文摘报 》( 2016年01月12日   01 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但在不少领域,旧思维仍然是阻碍创新和发展的无形屏障。

        记者最近在采访时得知,一位气象学者想在国内推广一项暴雨预警新技术,所到之处,各级官员和专家都承认他的技术先进,但很少有人愿意尝试。身为“长江学者”的同行提醒他:“你技术很好,也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我们不能用,你得给同行留口饭吃!”  

        为什么一项创新可能砸了同行的饭碗?据了解,这项新技术如果普及,有望带来气象、水文、防洪、排涝领域的连锁反应。不仅相关部门的人员和专家需要重新回炉培训,相关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也要进行大规模革新。那位长江学者“给同行留口饭吃”的“乞求”,或多或少是因为害怕颠覆式创新带来的利益损害。

        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给人留口饭”一直被视作一种谦让的美德。历史上就有郑板桥为给画友吕子敬留口饭吃而不画梅花,但这样的谦让并不利于双方画技的提升。从某种程度上说,“给人留口饭”观念实际上是纵容和保护落后的生产力,给落后留了饭,就是给进步断粮。

        当前,许多创新恰恰卡在了“给人留口饭”的思维中。老师要给学生留口饭,于是门户森严、技不外传;学生要给老师留口饭,于是因循守旧、不敢逾矩;同行要给同行留口饭,于是在项目评估中不敢直指问题,在技术研发上不积极进取。

        “给同行留口饭吃”这类观念之所以盛行,根源在于社会分配体系和人才评价机制还有待完善。如果社会分配不公开、不公平,人才评价更依赖人而非制度,社会资源和创新成果不能被充分认可和共享,人与人之间多会为“切蛋糕”而搞团团伙伙,而不会想着一起把蛋糕做大,创新也就举步维艰。因此,鼓励创新不仅要注重基础设施、奖励政策等硬环境建设,还要注重人才评价机制、成果分配机制等软环境配套,让善于创新的人可以通过创新获益,让资源配置更多向创新者倾斜。

        (《新华每日电讯》2016.1.7 杨绍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