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1月02日 星期六

    “应酬指数”细思量

    《 文摘报 》( 2016年01月02日   01 版)

        近日,某代驾公司大数据中心发布了《2015中国城市应酬指数报告》。报告根据应酬频率、应酬时间、应酬地点以及城市人口基数等加以计算得出,全国城市应酬指数排名北京第一,上海、沈阳、郑州等城市紧追其后。

        应酬指数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说得高雅一些,就是看哪个城市的酒场最多,尤其是商务招待场合更多。

        在报告中,既能看到“好消息”,又看得到“坏消息”。“好消息”是,国人的平均应酬指数正在下降,今年比去年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了酒场。而“坏消息”则是,所有的应酬中,真正的“酒逢知己”“交流感情”的比例只有19%,而之如要账、清款、公司聚会以及其他则构成了81%。这说明,仍然有大量的职场人员被绑架在酒桌上。

        这容易形成两个问题。一是,喝酒应酬可以成为生活技能。正所谓“学会应酬,半生不愁”。对于国人而言,应酬几乎成为谋生手段,而这种谋生资本有时说起来比学历、资历更加重要。这样的现实体现在招聘启事中就是,我们能够看到许许多多的单位选择新员工时会注明“能应酬”的标准。一些不胜酒力者,则会容易在这样的应聘中败北。

        二是,越来越多的规则建立在酒桌上,而不是建立在阳光下,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无论在官场、商界还是在普通人的交往中,都容易产生“酒气”。虽然说中央有“八项规定”,各地有实施细则,但谁也不能忽略酒文化对于这些规则的冲击。该付的款不付,该审批的项目不批,凡事都要交到酒桌上办理,这势必会造成社会不公。

        滥醉的酒文化,已经让许多人不堪。可即便如此,应酬在我国也已经成为一门大学问。在社会上还出现一些“专业书籍”:《中国式应酬规则与潜规则》《应酬技巧》《中国式商务应酬细节全攻略》等等。这些书宣扬的就是“饭局就是大局,摆平就是水平”。

        或许有人会认为,应酬只要不是花的公款,法律与道德就不应该干预。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应酬得过多,会腐蚀掉相关领域的规则与秩序,会助长更多的暗箱操作。因此,还是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改变一下“中国式应酬”,更要改变被酒杯绑架了的悲剧人生。

        (《北京青年报》2015.12.23 王传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