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1月02日 星期六

    每周评论

    《 文摘报 》( 2016年01月02日   08 版)

        “关键人”自杀不可遮蔽事故真相

        深圳市警方2015年12月28日发布消息,27日21时,深圳市光明新区城管局原局长徐远安自杀身亡。深圳市光明新区发生特别重大滑坡事故的受纳场,就是徐远安在任期间批准设立的。也是在27日,山东平邑“12·25”石膏矿坍塌事故涉事企业董事长马丛波,在井下配合救援时,趁人不备跳入一号井下的佯井溺亡。

        徐远安和马丛波分别是两起重大事故的“关键人”。“关键人”自杀身亡,他们对事故须承担的责任却不能随之消解,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依法对事故原因进行的调查,不能因为“关键人”非正常死亡而受阻或打折扣,不能让“关键人”自杀遮蔽事故的真相。在接下来的事故原因调查和责任追究过程中,特别要警惕和防范有人利用“关键人”非正常死亡,明里暗里干扰、破坏调查和追责处理工作。无论是作为证人或责任人,“关键人”非正常死亡,都会对事故调查和追责造成一定的影响,政府部门、司法机关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行动力,把这种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北京青年报》2015.12.29 潘洪其)

        “史上最严考研”泄题拷问考试机制

        2015年12月27日晚,教育部新闻办在官方微博表示,接举报反映,有参加2016年全国硕士生统一入学考试初试的考生收到个别科目部分试题的作答与考题内容相关,教育部门立即报请公安机关调查。

        这次开考之前,我国刚实施《刑法修正案(九)》,明确“作弊入刑”。在“作弊入刑”的高压之下,为何还会有人继续铤而走险?这就要分析我国国家教育考试机制了。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是由行政部门主导并赋予权威的,研招机构都必须以这一成绩为基础选拔学生。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考试即便出现严重泄题这样的安全问题,其“权威性”也丝毫不受影响。

        我国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考试招生新格局,即推进考试社会化改革。但这项改革推进困难。显然,仅靠“作弊入刑”的高压很难纯净考试环境,推进考试社会化改革刻不容缓。

        (《京华时报》2015.12.29 熊丙奇)

        网络语言折射的社会文化心理

        近几年最值得关注的互联网“热词”之一无疑就是“×丝”了。“×丝”污秽、不雅的一面逐渐被压抑,以一种日益“时髦”的形象成为本土网民最爱用的自我身份表征用语之一。

        同时走红的,还有其反义词“高富帅”“白富美”。不难看出,这对矛盾概念的关键在于是否“富”——这里的“富”指的是资本的占有量,而不是精神心灵层面的富有与阔达。当自诩的草根们看到个人奋斗难以得到物质回报时,便会产生失落感,甚至出现理想的幻灭。这种文化一方面折射出当前盛行的拜金主义的不良影响已成为“草根”青年精神上的“不能承受之重”,也隐喻了时代“精神裂变”的潜在危机。

        “草根”们在网络世界中自嘲时,也正是内心不满情绪的宣泄。而“高富帅”也是他们对未来美好幻象的投射及渴望成为的形象。

        十分耐人寻味的是,“土豪”一词迅速蹿红。“打土豪,分田地”的昔日政治口号当年对老百姓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今天的“土豪”则指的是有稳定房产、资产的人。“土豪”意味着社会阶层间更大的裂隙。

        网络语言中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当前社会文化心理的投射。

        (《广州日报》2015.12.26)

        辞职索回份子钱说明什么

        最近有网友吐槽:自己结婚时,一同事送了300元。最近这个同事要辞职回老家,便以“我将来结婚没机会请大家去了”为借口,让退还那300元礼钱。此帖引起网友热议。

        熟人社会的礼尚往来,是古代农业社会的产物。那时一个自然村的人大都有地缘和血缘关系,粮食都很缺乏,所以一家人遇到喜事或丧事,亲朋好友们去帮助或烘托气氛的同时,送点粮食、馒头、肉等几乎是必须的。可是,人们送礼时为何拿的礼越来越重,送的钱越来越多了呢?这与收入提高有关,也与待客吃饭的成本增加有关,当然,更与几十年来我们习惯于用商业思维看待一切的社会氛围有关。

        在那些员工流动性大、主要靠个人能力生存的单位,送礼风就淡漠得多。这给我们一个启示,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的短缺经济和熟人社会逐渐消失;随着“体制内”这一现象的弱化和人才市场化的推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更加独立和松散,到那时,礼尚往来就会回到常识上来。

        (《大河报》2015.12.25 岳建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