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6年01月02日 星期六

    中国人应保持传统饮食

    《 文摘报 》( 2016年01月02日   07 版)

        □武国忠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每顿饭“吃什么”是最不愿意想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三个字对我来说,意味着“有没有”“够不够”。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吃什么”更多考虑的是营养不营养、可口不可口、会不会吃多了。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现在我们吃得一定比过去好?

        答案却是:未见得。

        大自然的饮食法则

        《黄帝内经》中讲:青色养肝、红色补心、黄色益脾胃、白色润肺、黑色补肾,也提到四季养生法则: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

        我们来看大自然的五色,恰恰每个季节食物的颜色区分很鲜明,一一对应着人体的生长:春天绿叶菜格外多,“正月葱,二月韭”,香椿满枝头;夏天红色的水果尤其多见,“天然白虎汤”西瓜清凉养心;秋天一到,花生、百合都出现了;到了冬天,黑豆、黑芝麻、黑木耳,一应俱全。

        在没有农药、化肥、催熟剂的时代,人们靠天吃饭,饮食有节。这个节,既指顺应时节,也是说懂得节制。作为大自然食物链上的一环,人要让自己尽可能更强壮、生活得更久,就应该对能量的唯一来源食物和滋养食物的天地有所敬畏。这种敬畏表现在:让食物吃饱饭——充分吸收天地精华与养分,让食物颐养天年——瓜熟蒂落自然熟透。

        很多人和我一样,能记得小时候吃过的西红柿的味道。那时候的西红柿一掰开,粉红色的沙瓤上挂满汁水,咬一口酸酸甜甜到心尖。这种味道,是只有时节才能赋予的,也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完整享用食物

        在中国古人看来,天地造物,总是脱离不了五行运化、阴阳平衡的原则,大到宇宙万物,小到一颗种子,都体现了大自然造物时制约和平衡的法则。因此,深谙此道的中国古人,最善于全面地观察与采纳食物,讲究整食,从而完整吸收食物的全部营养,不为其枝末的偏性所伤。

        例如作为中国人主食来源之一的麦粒。一颗小小的麦粒,麦壳略偏寒性,麦心性质偏温。在今天的中国农村,人们磨麦子,还会讲究“头遍面”“二遍面”“三遍面”,区分麦麸麦心的配比,岁数大了的人更讲究要吃麦麸存比多的面粉,以助于消化。而城里人吃惯的却是精米白面,也就是只吃麦心磨出来的精粉,这样吸收了麦心的“生发之气”,而丢掉了麦麸“收敛之气”,平衡被打乱,糖尿病、高血压等富贵病就会伴随着这样的饮食习惯随之而来了。

        这就像是普通人家的日子,和睦源于福难同当,咽得下麦麸,也吃得进精米白面。所以,最佳的主食不一定是天天的精米白面,粗粮细粮混合搭配的食用法则对我们的身体会更加有益。

        取法天然,日用而不知

        吃饭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正因为平常,人们很少去深究,为什么一辈辈中国人走到今天,会留下一些亘古不变的饮食习俗:为什么我们以米面为主食?夏天为什么喝绿豆汤?南方人为什么以米饭青菜为主?小麦为什么磨成粉之后要蒸成馒头做主食?西红柿为什么要配着鸡蛋炒?生病之人为什么喝粥……这些流传至今的饮食习惯中蕴藏的道理,在《易经》里面有一句箴言道破真谛,“百姓日用而不知”。

        中国是最早用到“水火既济”烹饪方式的国家,也就是通过煎炸烹炒蒸等方式,去掉食物的寒凉之性;中国人也是最讲究食物搭配的民族,流传至今的很多经典饮食搭配,其实宗旨也无外乎追求食物性味的和合,以成就舒适的口感。

        鸭子水中游,寒性很强。北京百年老店全聚德是以烤鸭著称,而南京老字号桂花坊招牌是盐水鸭。看上去南北用的是完全不同的做法,都很好吃,为什么呢?俨然是都去除了鸭肉的寒凉之性。只不过全聚德用的是烤,以火力化解寒性;而桂花坊用的是盐,一点小小的盐,就以热力驱逐了偏性。二者殊途同归,流芳百世。

        中国文化强调“中庸”,中华饮食也一脉相承,青睐中庸的平和之物,对待不同的食材,中国人善用烹饪手法的料理,改变食材的性味,求得中和。所以,不要轻易去改变抛弃烹饪技法,因为这些传承下来的技法和搭配背后,是我们基因里已经写好的养生密码。

        用心对待每一餐

        我老母亲在世的时候,老人家有一拿手的家常饭也是我的最爱——打卤面。她做的打卤面,一定是亲手擀出来的手擀面,卤要配上黄花木耳,肉丁要肥瘦相间,打好卤后,最后舀上一铁勺的花椒油往卤上一浇,扑鼻的香味立刻就出来了,真的是让人垂涎欲滴!面盛好后浇上卤就着自家地里的小萝卜、黄瓜,来一头大蒜,甭提多香了,呼噜呼噜一碗吃下去,胃暖和了,心也暖和,出透了汗,每个毛孔都透着舒服。

        老母亲做饭极认真,做多少次,那碗打卤面都是同一个味道。但对我们的要求就是一点:不能剩!老人家非常惜福,不允许我们浪费一粒的粮食,母亲过世后,我就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打卤面。

        要问这碗面怎么做,每一种食材的分量都是“适量”。别小看“适量”这两个字,考验的全是主厨的耐心和细心,多一分少一分都不是那个味道。而用心做,一定要用心吃,才配得上。

        在中国,烹制食物、享用美食都是需要细细品味的过程,正所谓“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一碗美味的汤可以由添加剂勾兑而成,也可用心与时间精制。

        (《美味才能养生》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