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尾,一批以“互联网金融创新”为外衣的非法集资风险集中暴露,有些涉嫌犯罪被依法立案侦查,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随着互联网金融“爆炸式”增长,短短几年,我国P2P网贷平台已超过两千家,累计成交量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难免鱼龙混杂。而非法集资往往打着网贷、网络理财产品之名,短期内大量募集资金,动辄许以百分之十几甚至更高收益率。事实上,哪里能找到足以长期支撑这样收益率的实体经济项目?
借“互联网金融创新”搞非法集资,直接受害的是普通百姓。一些老年人金融知识和风险识别能力不足,容易受“高收益”吸引和虚假宣传诱惑,有的甚至把毕生积蓄拿出来,换来的却是上当受骗。如果此类伪金融创新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会掏空受害群众的钱袋子,而且会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甚至危害社会稳定。
金融创新固然需要一定的宽容度,但监管部门须主动作为,严防非法集资借伪金融创新“还魂”。
(《新华每日电讯》12.24 李延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