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基于命运共同体的理解精神

    《 文摘报 》( 2015年12月29日   06 版)

        十八大以来,我党提出了一个崭新概念——“命运共同体”。习主席就“人类命运共同体”成员应当“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设定了“理解”的逻辑前提,并把相互理解由处理人际关系的一般准则推广到运筹国际关系的外交方略,将理解问题提升到人类命运整体洞察和终极关怀的高度,为我们拓展和加深对理解精神的认识提供了方法论指引。

        一、超越自我、尊重他者

        任何理解,首先要求人们必须具有超越自我、尊重他者的观念。超越自我和尊重他者是对待理解的基本态度,是达成理解的前提条件,也是理解精神的本质内涵。

        理解精神呼唤人们从自我的狭隘境域中超越出来,在更广阔的境域中思考和确证生命的意义。若要与包括自然在内的他者和谐共生、平等共处,就一定不能自以为是,固执已见,尤其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以一己为唯一而完全不关注、不尊重他者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感受。

        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在多个场合论及人类社会已经成为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他积极倡导用理解精神面对世界变化和各国国情,强调要从“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习主席的论述继承了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不移不变的“天下”情怀,以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政治智慧,把握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寻求国与国关系的最大公约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宽展而坚实的基础,把超越自我、尊重他者的理解精神提到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境界。

        二、互商互谅、求真求实

        沟通是相互理解的桥梁,沟通过程中的互商互谅、求真求实精神是理解精神的真谛。

        在沟通过程中,只有抱着协商态度才能坐在一条板凳上谈论问题。那种固守自我中心主义、单边独霸主义,一味强加于人、以势压人的做法显然背离了理解精神。在沟通过程中还应发扬求真求实的精神。求真,就是说真话,表真意,求真理。求实,就是正视实情,讲究实际,注重实务。当沟通从实际出发,就能发现共同的真理性认识,吸收各自的文明成果,实现真心实意的相互理解。

        习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习主席的话,对人类社会各种文明的相互沟通与理解作了画龙点睛的理论阐释。

        三、追寻共识、崇尚和谐

        追寻共识、崇尚和谐是理解精神的价值追求。世界上的事物是多元化和差异化的,人类社会由不同的社会阶层、群体组成,人们的价值取向、利益诉求必然存在分歧。正因为有差异、有分歧,所以才讲沟通、求理解。

        马克思说:“你们赞美大自然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的形式呢?”强求的认同并不是真正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建立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之上,理解别人的“不理解”才是理解问题的关键所在。

        习主席指出:“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的国际观,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在确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建构“亲诚惠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大力提倡、弘扬“理解精神”将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深远的意义。

        (《学习导刊》2015年第6期 刘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