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两斤白糖换来《黄河大合唱》

    《 文摘报 》( 2015年12月29日   08 版)
    冼星海一家

        冼星海爱吃甜食,一碟子白糖激起了他的灵感。他时而抓起一撮白糖放进嘴里,时而深深地吸口烟,再重重地吐出,时而又飞快在纸上写下一串音符。

        从1940年严良堃在重庆第一次指挥孩子剧团公演《黄河大合唱》到晚年,他已指挥这部不朽作品超过千场。严良堃回忆说:“光未然过黄河的时候写了个长诗叫《黄河吟》。他在吕梁山游击区骑马的时候摔断了左手,后来到延安去治疗。”

        光未然到了延安后,就碰到冼星海。冼星海说:“我们合作过,我现在想写点东西,你是不是给我一点歌词呀!”光未然说:“好啊!我正好有一首长诗叫《黄河吟》,我把它改成歌词,搞一个大合唱。”后来两人商量,第一段是什么,第二段是什么,一共有八段。于是,光未然就拿回去改。

        一晃,这年农历除夕之夜到了。冼星海受邀来到延安西北旅社的一间宽敞的窑洞,与来延安慰问演出的来自第二战区的抗敌演剧队三队的同志们欢聚一堂,聆听了光未然的改好的《黄河吟》。冼星海坐在门边的椅子上再次静静地听着,他听完之后非常激动,一把就把诗稿抓过去了,说:“我有把握,我有把握!”

        冼星海拿走了歌词,临走前再三叮嘱要尽快向他详细介绍一下渡黄河时的实况。第二天,邬析零就去给冼星海介绍了有关黄河的情况。邬析零模仿哼唱船工号子,边哼边解释,还不时站起来用手比划动作……正当他忙得身体沁出汗水时,冼星海忽然好像有所感悟,赶忙拿起铅笔在纸上飞快地记下了一连串的音符。

        演剧三队到达延安之际,正值延安第一次生产劳动高潮,冼星海每天随鲁艺师生上山垦荒劳动,并创作了《生产大合唱》。当时,冼星海决定把《黄河吟》改成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为了创作好《黄河大合唱》,他很少先动笔,而是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向光未然与三队的同志们详尽地了解抢渡黄河时的情形以及船工号子的铿锵呼号,默默地酝酿着这部作品。

        冼星海艺术创作的习惯是:思考一旦成熟,工作起来的劲头相当惊人,可以连续几天几夜不休息直至作品完成。很快,冼星海在一间简陋的窑洞里投入到《黄河大合唱》的创作中去。严良堃说:“星海在写‘黄河’的时候非常的艰苦,在窑洞里写。当时他的夫人钱韵玲还怀着孩子。她为冼星海做了个小写字板,冼星海就坐在土炕上面写。期间,光未然来问他:‘星海,昨天开夜车了吧,怎么样了?需要给你煲汤吗?’冼星海说,不要煲汤了,你给我买一些水果糖吧。广东人爱吃糖。但全延安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都买不到水果糖。后来王明的爱人知道了,找到光未然说:‘我那儿有白糖,借给你两斤吧。’”就靠借来的这两斤白糖,冼星海晚上困了就一边吃白糖,一边写。

        写中国民歌风味浓郁的《黄水谣》时,冼星海一蹴而就。但写到中国前所未有的颂歌形式的《黄河颂》时,冼星海犯难了。

        整个《黄河大合唱》就是一个黄河的颂、时代的颂,而《黄河颂》是它的主调——这个曲子如果写不好,其他写得再好,也不行。冼星海曾说:“一看到‘颂’字,马上就联想起西方宗教弥撒曲。我在努力摆脱宗教颂歌的影响,我一定要新创一种既有中国民族风格特点,又能表现新的时代感情的颂歌旋律。”

        冼星海的眼前不断闪现着滔滔大河的雄浑画面,奔腾于天际间汹涌澎湃的黄河水就如中国人民昂然抗争的不屈精神,这一切在他的指尖化作一串串气势磅礴的音符。他爱吃甜食,一碟子白糖成了激起他灵感的东西。他时而抓起一撮白糖放进嘴里,时而深深地吸口烟,再重重地吐出,时而又飞快在纸上写下一串音符。

        光未然在其1949年写的《冼星海回忆录》一文中谈及:“星海是那样地虚心,一定要关心我对每一支曲子的意见,并且豪爽地放权给我们:‘可以随便地改。’其他的曲子,有时我们提出个别意见,他往往毫不迟疑地修改,其中《黄河颂》《黄河怨》两个独唱曲,我们挑剔较多,他立即全部推翻,第二天便交出了新稿。第二稿《黄河颂》,试唱后还希望修改个别乐句,哪知他又撕掉重写,第三天看到的,又是一个完全崭新的令人叹服的第三稿!”

        据邬析零回忆:“1939年大约3月底的一个晚上,我到冼星海家。他正坐在小矮凳上,把谱纸放在膝盖上,凑着菜油灯的暗黄亮光谱写《黄河颂》。他兴奋地站起来说:‘你来得正好,8个歌子,我已经写好了7个。’他把写好的全部曲谱唱了一遍,每唱完一段,他将我视为指挥,为我分析歌曲的感情内容,阐述他的创作意图,以及歌曲演唱处理上的一些注意之点。那一晚我们唱得不少,谈得也不少,我回到西北旅社已经是后半夜了。3月31日我从星海手里得到《黄河大合唱》的全部清稿。那是用白粉莲纸抄写的,由冼星海夫妇手工装订成册,小于16开本,册边整齐如刀切。打开看,字迹清晰秀丽,通本一字不涂,一字不改,每个字都在规定的位置上。”

        经过6天的创作,即在3月31日,冼星海完成了8首合唱、齐唱、独唱、对唱、轮唱作品的谱曲。就这样,在那间小土窑里,在那盏摇曳着微弱小火苗的菜油灯下,一次诗和乐完美的结合,分娩出了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中国音乐史上不朽的史诗性名作《黄河大合唱》诞生了!

        (《歌声里的抗战》团结出版社 余玮/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