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

    “疯狂”快递的另一面

    《 文摘报 》( 2015年12月17日   01 版)

      “双11”已经过去一个月的时间,但这个全球最大的网购狂欢节“余威”仍在。废品收购站的工人们忙得人仰马翻,巨量的包裹成为待收垃圾。作为中国经济的一匹黑马,疯狂发展的快递业正在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副作用”。

      有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139.6亿件包裹用掉了20亿条编织袋、55.84亿个塑料袋、67亿个包装箱,以及114.5亿米的胶带,这个长度可以绕地球赤道286圈。

      众所周知,塑料焚烧会产生二噁英等一些气体。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报告》中提到,快递企业对塑料袋进行回收利用的尝试至今没有成功案例。也有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每年消耗的3亿立方米木材中,近十分之一用于各种产品包装。

      另一个现实情况是,全国总计15万辆左右的快递三轮车,绝大部分都处于无证、无照的非法营运状态,在很多情况下已成为危及行人出行安全的“马路杀手”。

      除了最后一公里配送,政府及快递企业也已经开始注意到大量货运卡车的油耗和污染问题。申通快递执行副总裁陈向阳告诉记者,“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仍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国三柴油车在使用。”与国三车辆相比,国四标准不仅可以节油,还可排除80%的PM颗粒物。但与之伴随的,则是更高的购置成本和维护成本。

      在这一系列问题集中爆发之前,市场和政策如何做到未雨绸缪,考验的是快递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智慧。

      (《瞭望东方周刊》2015年第48期 单素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