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末的一天,时任总政治部主任萧华接到了林彪的电话:“解放军军人俱乐部不修了,把修建军人俱乐部的人力、物力、财力全部用来兴建一处我军的招待所。”
彼时,为了“提高我军指战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体能素质”,中央拨款2000多万元,准备在北京修建解放军军人俱乐部。计划改变与当时的形势有关。伴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增多,“为了接待国际友人,同时也为了给我军最高统帅机关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开会场所”,中央军委决定修建一处招待所。这处“招待所”,就是京西宾馆的前身。
“军队在京西新建的饭店”
京西宾馆初建时称“八一饭店”,1960年5月18日工程正式开工。
半年后,“八一饭店”完成了14层楼的框架结构,1961年初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当装修到第八层,第七层以下的楼层、地下室和礼堂的内部装修尚未展开时,因国家正处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压缩经济开支,决定禁止兴建楼堂馆所。
在关于停建一切楼堂馆所的会议上,周恩来宣布,正在各地兴建的20多个楼堂馆所,除解放军的八一饭店外,其他全部停建。当时,参与会议的总后营房部一名处长表态称,“我们军队也不能例外。”但周恩来回复称,“这事由你们罗瑞卿秘书长决定。”
罗瑞卿召集开了军委办公会议,决定“八一饭店”停工。
1964年时值新中国成立15周年。而在一年前,北京市以市委书记彭真的名义向国务院建议,为了迎接15周年庆典,能否在人民大会堂西侧修建一座能接待两千多名人大代表的宾馆。
国务院秘书长周荣鑫知道后,向部队打听停工的“八一饭店”情况。当时,饭店内部各设备已购置,只要把八层以下的楼层内部装修完成后就可交付使用,周荣鑫将这一情况向周恩来汇报。周恩来称,军队在京西新建的饭店的收尾工程可以继续施工。此外,饭店由军队管理,军政共用。政府接待外国副总理以上的国宾,住钓鱼台国宾馆;接待外国部长级贵宾可住军队这个饭店。
1964年6月9日,罗瑞卿根据“八一饭店”所处的地理位置,将其定名为“京西宾馆”。
1965年1月19日,“八一饭店”工程完工,总投资达3000余万元。
首长到、电梯开
总参谋部决定,从1964年4月25日起,京西宾馆隶属于总参管理局,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管理局京西宾馆管理处”,正师级编制。
早在宾馆建成之前,工作人员的选调就已经开始。来自各军区各军兵种的95名选调干部、401名职工陆续进京。起初,京西宾馆的管理人员都是军人,后改为职员;服务人员是北京市的固定工和战士,后改用外地合同工。
1970年代初,时任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到京西宾馆查看了所有人员的编制表,要求京西宾馆根据服务工作特点,培养女干部。“京西宾馆是中央负责同志经常工作的地方,要像(人民)大会堂那样,保证不出政治和责任问题。”
从1985年开始,宾馆陆续与山东、湖南、山西等省签订合同,每年招工数百人。服务员主要来自各地旅游职业学校,先由学生报名,学校预选,公安局政审,市一级政府甄选,有的还要经过省领导亲自审定,最后由宾馆面试,对相貌、身高等都有要求。新招服务人员必须进行两个月以上的军事训练和岗前培训,半年实习期之后才可正式上岗。服务人员一般3年一换。
1967年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相继到京西宾馆开会,办公日益频繁。宾馆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服务规范和要求。无论白天还是深夜,“首长到、电梯开、会议室门开、保卫人员到”。
“常驻京西宾馆两个连”
“文革”开始后,一批军、地领导被保护性地安排入住京西宾馆。
时任军委副主席叶剑英指示称:“住京西宾馆要经过一定手续批准,不能随便前来住宿,使京西宾馆成为无保障的场所。”
1967年2月7日,周恩来指示北京卫戍区,京西宾馆从这天开始,实行军事接管,未经北京卫戍区允许,任何人不能进入宾馆。周恩来还在指示中建议,京西宾馆要设立接待室,把力量配备好,“一定要按军委八条命令办,不许冲击,不许进去抓人,不许把人揪走,卫戍区要绝对负责。”当天下午,周恩来的秘书周家鼎就到京西宾馆,检查实行军事接管情况。
一系列的动作惊动了毛泽东。1967年7月,他指示北京卫戍区:“常驻京西宾馆两个连。”
然而,仅仅过去了一个月,就有沈阳某“造反派”冲进宾馆围攻时任东北局第一书记、沈阳军区第一政委宋任穷,抄抢文件、打伤警卫、损坏物品,并企图抢走宋任穷。
周恩来得知后,在8月21日严厉批评了某“造反派”负责人,并对军委办公厅发出指示称,今后对冲击宾馆,处理要严格。打了人要赔礼道歉,对打伤人的凶手要拘留教育。
1972年5月,时任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向周恩来汇报工作时,周恩来详细询问了京西宾馆的情况,认为京西宾馆“完成任务不错”,还指示道,总政和卫戍区要明确责任制,外围警卫要由卫戍区负责,“脑子要清醒,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1975年1月8日至1月10日,十届二中全会在京西宾馆召开,这是周恩来最后一次参加中央全会。
(《看天下》2015年第33期 夏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