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汉库克接连失去了丈夫和6个孩子。夺走她家人生命的罪魁祸首是黑死病。
1664-1666年的3年中,黑死病登陆英伦三岛,这里瞬间变成“死亡之地”——四分之一的伦敦人口(约10万人)染病而亡,无数村镇被波及。汉库克一家生活的亚姆村位处黑死病肆虐最为严重的地区。人们没有想到,这个位于英国中部城市曼彻斯特35公里的安静村庄,会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具牺牲精神及英雄气概的地方。
尽管对疾病束手无策,村民们还是做出了令人惊叹的决定——将整个村落隔离,以免其他村庄和社区被瘟疫摧毁。在神父威廉姆·莫泊桑的带领下,村民们用石头建成高墙,并发誓永不穿过这条边界。
为确保能够得到食物和其他的必要供给,村民只能在隔离墙上挖出孔洞,并把硬币泡在装着醋的孔洞里(当时醋被认为能够起到消毒作用)。而周边村子的商贩会定期收集硬币,然后留下一些肉类、谷物。
隔离后的亚姆村曾尝试各种方法防止瘟疫在村民间传播。资料记载,村民威廉姆·莫泊桑的妻子在被确认感染瘟疫的前一天告诉丈夫,周围的空气闻起来甜甜的。也正是这句话让莫泊桑意识到她被传染了。这就是当时人们在瘟疫中学到的全部经验——如果一个人的嗅腺出现好闻的味道,往往意味着他已经感染瘟疫,体内的器官已受损甚至腐烂。
村民们开始认为瘟疫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于是戴起塞满药草的面具,避免闻到甜味。有些人甚至坐在臭水沟里。但所有的这些努力都于事无补,死亡人口不断增多。在黑死病的肆虐下,人口本就稀少的亚姆村有200人相继死亡。当村里的石匠也死去后,村民们只能自己雕刻墓碑。
到了1666年8月,瘟疫对这座封闭的城池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全村344个村民中,有267人死亡。剩下几十名侥幸没有感染瘟疫的人被认为是“特殊能力者”,今天,人们认为是一种特殊染色体让他们远离瘟疫。
14个月以后,这场横扫英国中南部的瘟疫,奇迹般地消散了,正如它到来时一样突然。亚姆村村民的生活逐渐回归平静。
如今,这座阻挡过瘟疫的村庄已经成为谢菲尔德和曼彻斯特地区的矿业重镇。但围绕在村外的岩石城墙仍然骄傲地伫立着,几个世纪没有改变。
(《青年参考》11.25 贾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