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耄耋夫妻自杀的警示

    《 文摘报 》( 2015年11月24日   02 版)

      高寿而逝,国人谓之喜丧。然而,上海金山区一对85岁高龄夫妻开煤气自杀而离世却刺痛了公众的泪点。

      数日前,朱老伯与瘫痪4年的妻子曾贴出“感谢信”,感谢街坊们关心照顾,并称“自己生病卧床多年,时日已经不多,是时候要‘走了’”,朱老伯还把生活用品送给邻居。二人以如此惨烈方式告别世界,委实让人难以释怀。许多人表达哀悼之余,纷纷探讨起“安乐死”,更有人在追问,老人为何要这样?是缺乏关爱,还是不堪病痛折磨?抑或,就是为了有尊严地死去?报道显示,老人有儿有女,已“四世”但未“同堂”,处于独居状态。老人自己有退休金,子女也常来照应,只是在送养老院问题上,老人执意不肯。

      假如社会有完善的终老关怀事业,老人尤其是高龄人群能享受到贴身的养老服务,这种悲剧是否还会上演?

      中国仓促地迎来了老龄化社会,且是未富先老。缺了社会终老服务的“拐杖”,老龄化人群的生活困窘日益凸显。在城市里,一位老人病倒了,需要服侍、照料,整个家庭都不堪重负。农村老人的处境更为凄凉,乡村医疗条件差、生活设施落后,而子女则在千里之外,所有困境唯有老人独自艰难面对。勤劳一生、辛苦养大子女的农村老人,悲哀地发现自己竟成了“累赘”和负担,其人生挫败感可想而知。

      老人不能安度晚年,这个社会无疑是残缺的。“白发事业”的短板须尽快补上。

      (《羊城晚报》11.19 阅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