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背冷源于心寒

    《 文摘报 》( 2015年11月21日   04 版)

      65岁的周女士,长期遭受左侧后背寒冷与疼痛的折磨。三年来,她接受了各种相关检查却没能找到原因,症状逐渐加重,甚至偶尔会瘫在床上不能动。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她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同济医院心身科。

      医生通过和患者以及家庭成员的交谈观察后发现,周女士的老伴和儿子的受教育程度都很高,言行举止彬彬有礼,却让人有一种距离感。他们声称一切都顺着患者的意思来,但言语间却流露出不耐烦,认为患者不该总是纠缠后背冷痛的问题。

      这个看似关心她的家庭,在情感上却疏离得很,患者所压抑的情感和不满无法表达。而情绪是需要出口的,如果没有适当表达出来,就会通过躯体症状表达,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躯体化症状。

      必须重视心因性的疼痛。背冷源于心寒,看似尊重实为隔离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没有情感的有效交流,患者只有通过不断地描述躯体症状来引起家庭成员的注意,促成一次交谈,正是这种获益导致患者无意识地持续了对症状的关注,当然无形中也维持了症状的存在,这就是心理学常说的继发性获益。

      为此,心身科医生通过一些想象技术,帮助患者认识到原来生活不仅只有背部寒痛,唱歌跳舞、家长里短等都可以让生活丰富起来,而随着患者对症状关注的减少,家人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她。

      因此,对于以疼痛为躯体化症状的心理障碍患者,家人面对患者日复一日的疼痛主诉,不能选择回避,要尽量创造家庭成员之间交流的机会,交流内容尽量不要局限在疾病上,多聊聊日常生活。而如果患者能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充分认识到症状持续存在背后的心理因素,发现问题,认识自己,积极调整,症状自然会减轻、消失。

      (《新民晚报》11.16 骆艳丽 秦春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