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山外还有山

    《 文摘报 》( 2015年11月19日   06 版)

        我自小生活在山的王国里,居家之地虽然离市中心至多两三公里,但每天出门则要走过农田小河,看得见城边的西山,也就是横躺在昆明滇池之滨的“睡美人”。

        西山树多,寺庙多,登高可俯瞰五百里滇池,进寺能观花吃茶玩游戏,坐闹相宜,如家的后花园让人自由欢畅。山于我是年少远足旅行的好玩之处,更是长学问的课堂,心目中的一方文化高地。

        山是有灵性的,人们生活其中,给山活力朝气,而山中生长的万物充满奇迹,除动物、矿物之外,森林中的茶叶如普洱、药材如虫草、花卉如杜鹃和食粮如土豆等诸多植物,无不源源不断供给人类以营养,人的性格中注入了山的基因,山与人相融。山人一面,看的是山,实则观人,走完一座山,还望一群人,生活由此光鲜长亮,文化的生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山里人。由此,一座山有一座山的景致,一架山有一架山的调子。看山多了,山与山之间有了可圈可比的地方,但对山的认知则是整体的,既有举镜远摄离天三尺三之感,又有皴法点染入画显肌理之亲。

        山是地理的坐标,族群的旗帜,也为人生的驿站。过往人们关注山口关隘,山的意义多在于阻隔和守卫,一夫当关,万夫难过。实则,山关险隘之地,还为休养生息的宝地。各方人等汇聚,带着跋涉疲惫身心、长途供给告缺,留足停顿,对其感情将是何等依赖。往往这样的地方行客混杂、族群交融,反而诞生别样的山地文化,山容山貌有了新模样,如云飞万峰,在岩石间停留做窝,给自己的生命创造出一个安顿的场所,流动中以静制急,似慢而精进。

        (《光明日报》11.8 徐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