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国宝的聚散流离

    《 文摘报 》( 2015年11月19日   03 版)
    《十咏图》卷(局部)
    《出师颂》卷(局部)

        观者如堵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于11月8日落幕。当年,逾万名迹,汇聚于紫禁城、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家禁地。自嘉庆朝,这些书画开始流散,方式五花八门。聚散分合,其中故事复杂曲折堪称传奇。

        《石渠宝笈》流散

        赏赐 嘉庆帝多次将宫中所藏法书、名画颁赐给亲王和大臣,如颁赐给兄弟成亲王永瑆的西晋文学家陆机的《平复帖》和传为唐人韩稦的《照夜白图》。道光以后,赏赐更是有增无减。

        抢掠 英法联军抢掠并火烧圆明园,园中所藏书画200余件被焚、被劫;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宫中书画再遭劫掠。大名鼎鼎的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1903年竟被英国军官克拉伦斯·约翰逊以25英镑,卖给了大英博物馆。

        偷窃 明清两朝,宫中太监偷盗宫中书画器物出宫的事,时有所闻。到了清末,更是登峰造极。溥仪回忆,在他大婚时,刚刚行过大礼,皇后凤冠上镶嵌的珍珠、宝石、玉翠全都被换成了赝品。宫内盗窃活动之猖獗,可见一斑。即使贵为后妃,也不忘顺手牵羊。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时,敬懿皇贵妃也就是同治皇帝的瑜妃,事先偷偷把三希堂法帖中的《中秋帖》和《伯远帖》转移到了自己居住的寿宁宫并带回娘家,后来又把这两件法帖卖给了著名古董商郭葆昌。

        转运 溥仪退位后,开支日渐捉襟见肘,只好或变卖或抵押宫中书画珍宝以弥补亏空,仅1923年,估价卖给汇丰银行的珍贵古董就有80件之多。从1922年7月到1924年,溥仪通过“赏赐”等手段,将珍贵书画手卷1285件、册页68件,运到其父载沣的醇亲王府,后又辗转运往天津、长春。

        溥仪携往长春的珍贵书画作品,都密藏在伪皇宫内的小白楼。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后,溥仪挑选了百余卷册和一批珠宝仓皇逃亡,后来包括《清明上河图》等一批书画在沈阳被截获。在逃往通化途中到达中朝边境大栗子沟时,饥寒交迫的溥仪用珠宝和书画向农民换取生活用品。在土改运动中发现的原题名唐韩稦《神骏图》、传为南宋赵伯驹《莲舟新月图》等,都是在这里流散的。

        溥仪逃走后,收藏在小白楼中的大量书画、善本古籍,遭到下属官兵的偷盗、哄抢,很多都在争抢时被撕破毁掉了。

        南迁 清宫所藏的书画及其他珍贵文物,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由民国政府南迁至南京,后辗转于贵州、四川一带,抗战胜利后,又回到南京,南京解放前夕,又优中选优,分批运往台湾,最后安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石渠宝笈》回归

        捐赠 新中国成立后,著名收藏家张伯驹先生将个人花费重金购买的陆机《平复帖》和展子虔《游春图》等作品捐赠给故宫,一时传为美谈。

        调拨 溥仪从故宫携往长春的书画珍宝,大部分流散在东北,被东北博物馆即辽宁博物馆收藏。这批书画珍宝,有相当部分通过调拨的方式又回到了故宫,包括《清明上河图》。

        回购 1950年初,香港一位爱国人士写信给周恩来总理,告知韩滉《五牛图》在香港露面,画主索价10万港元,因自己无力购买,希望中央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周总理立即给文化部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购回。

        北京收藏家郭葆昌买到《中秋帖》《伯远帖》后,秘不示人。他去世后,此二帖传给其子郭昭俊。后郭昭俊到了香港,将二帖抵押于香港汇丰银行。因做生意亏本,抵押期满无力赎回。无奈之下,他找到徐伯郊(我国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徐森玉长子)商量解决办法。徐伯郊立刻给故宫博物院马衡院长写信,马衡院长专门向周恩来总理报告此事原委,1950年11月5日,周总理指示“同意购回《中秋帖》及《伯远帖》”,经过艰难谈判,最终以45万8千港元的高价购得《中秋帖》《伯远帖》。

        《韩熙载夜宴图》也是溥仪从故宫携往东北的,抗战结束后散出。1945年,张大千在北平购得此画,代价是500两黄金,这本是张大千打算购买一座王府的价钱。张大千得到《韩熙载夜宴图》后,不时展玩,视为无上珍宝。他专为《韩熙载夜宴图》刻了一枚印章,文曰:“东南西北只有相随无别离”,加盖在图卷上。1953年,旅居香港的张大千预备移居南美,他通过中间人,把《韩熙载夜宴图》《潇湘图》和元代方从义的《武夷山放棹图》三幅无价国宝,仅以2万美元的超低价卖给了祖国大陆。张大千是一个非常有商业眼光的艺术家,为什么以这么低的价格卖给大陆文博机构?这个谜底直到他逝世后才被披露出来,原来,张大千不希望国宝流失海外,自己成为千古罪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艺术品拍卖在大陆出现,许多被《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珍品也出现在拍场,国内一些博物馆适时出手,通过优先购买方式,收藏了一批稀世珍品。其中包括隋人书《出师颂》卷、北宋张先《十咏图》卷。

        张先(990-1078年),北宋著名词人,兼擅丹青。晚年翻阅父亲生前诗作,深受触动,出于对父亲的怀念,创作了《十咏图》。张先的绘画作品,无论历史流传还是文献记载,仅此一幅,因此受到历代名家的高度评价。此画被溥仪带到长春,抗战结束后流失民间。1995年10月3日,故宫博物院以1800万元加佣金1980万元天价,使这件国宝重归故宫。

        关于《出师颂》的作者和年代,虽然鉴定专家有不同意见,但自唐朝以来,其递藏一直清晰有绪。最早由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收藏,南宋绍兴年间入宫,宋代大书法家米友仁、元代文人张达善都曾在此作品上留有题跋。

        该卷流失到东北后,被溥仪卫兵抢夺撕为正文和题跋两段。2003年,《出师颂》正文部分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以2200万元购藏。2013年,中国嘉德向藏家购回《出师颂》题跋,并捐赠给故宫。《出师颂》卷和跋文历经百年流散与分离,至此珠玉合璧,再度聚首故宫。

        (《北京青年报》11.10 夜行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