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毛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一些历史名人对于吃的讲究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而他们对于饮食的讲究和怪癖也随之流传下来。
孔子:对食物卫生标准苛刻
孔子的美食主张主要记录在《论语》中,对饮食的卫生标准第一次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说“鱼馁而肉败不食”,还说“色恶不食”“臭恶不食”。讲究不吃腐烂变质变味的食物,这和现代卫生标准是相通的。但在食物匮乏的时代,能有这样见解,非常难得。
蒋介石:一生钟爱“黄埔蛋”
蒋介石早餐特别喜欢吃炒蛋,这种炒蛋是特别制作的,蒋介石命名为“黄埔蛋”。
这种特别炒蛋的起源是在蒋介石接受孙中山的委任,担任黄埔军校的校长期间,他节制饮食,不讲究吃喝,提倡吃“革命大锅饭”,但饭食简单也要保证营养,作为校长,蒋介石可以独享一个炒蛋。
这种蛋的做法是,把蛋打碎,用力打匀,拌以白糖、精盐、胡椒粉等配料,等花生油5成左右热的时候,煎炒而成,味道特别。蒋介石对这种鸡蛋的钟爱,可能有浓浓的情结在,毕竟当时整个黄埔军校,只有他一个人才能吃到。
谭延闿:爱吃狗肉成就湖南名菜
谭延闿被称作“民国第一吃家”,他特别喜欢吃狗肉,历史上传说刘邦也特别喜欢吃狗肉。刘邦吃狗肉成就了江苏一道名菜——沛公狗肉。谭延闿喜欢吃狗肉也成就了一道湖南名菜——红煨狗肉,因为湖南的做法主要是煨。
爱美食也是要付出代价的。由于荤的东西吃的过多,谭延闿患了高血压,右手常常感觉麻痹,需每天进行温水浴和电疗各一次,他曾风趣地对朋友说:“我一生好吃,现在自身每天被清蒸一次,烧烤一次,大概是贪嘴的报应。”
(《民国吃家》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碗里江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