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中西教育如何发生化学反应

    共塑完善之人

    《 文摘报 》( 2015年11月14日   08 版)

        中西方教育各有所长,我们不必妄自菲薄,关键是取长补短,让中西教育发生化学反应,共塑完善之人。

        要发掘孩子的天赋

        有人曾提出,“要成为某方面的专家至少得花一万个小时的训练”,这个规则适用于每一个人。

        如果你的一万个小时正好花在有天赋的、感兴趣的方面,你就会成为这方面的大师。而如果用一万个小时来弥补你的短板,这些又是你不感兴趣的,你就会成为平庸的人。

        传统教育认为你是要找工作的,工作需要你做什么,你就要知道这些东西。所以传统教育里你必须学语文、数学、外语等,这是我们假定的今后社会所需要的东西。每个孩子进入学校后,我们就把传统的、所有的东西灌输给他,导致他在这方面花了许多时间。读书十几年,为的就是让他成为掌握所有知识的人才,而不是让他的天赋得到真正的发掘与培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的教育模式造就了大批平庸的人。

        要帮助孩子扬长避短

        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育如何从培养同质化的人才转变为培养个体化的人才?教育应该看到每个人的长处,要帮助他们扬长避短,而不是帮助他们平均化。

        有一种学生存在阅读障碍,从传统教育上看,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但最近的脑科学研究发现,阅读障碍的人实际上有一种潜在的天赋。他们对立体、图形的识别能力特别强,这群人中出现了很多知名的画家、天文学家。所以,我们的教育选择上就存在一个问题:帮助每一个人成功,还是帮助所有的人掌握同样的知识?

        在我看来,教育应该走向彻底的个性化,要让每一个学生朝着他自己最成功的方向行走。

        传统教育是预防式教学,就是把可能要用的知识先教给你。我认为教学法的转变方向应该是即时性教学,就是让孩子们每天做真实的作品,从中体会到作为一个创业者的责任。通过每天做真实的作品,你就会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教育要让学生寻求伟大和卓越,而不是平庸。

        不过度强调减负

        虽然在基础教育阶段青睐西式教育的受访者更多,但60.0%的受访者也意识到,过度强调课堂的快乐和减负,会逼迫课外投入更多资源。在中国家长看来,当孩子间的竞争加剧,被拖着进步也好过原地不动。

        对于大连8岁孩子的妈妈倪新来说,儿子阿布过于广泛的兴趣有点让她吃不消。“经济负担加重不说,关键是消耗了大量时间。但也没办法,现在的课堂都被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给忽悠得,变轻量了,但毕竟竞争没变,课后就成了大头”。

        倪新说:“教育是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如果只提愿景,不看现实,社会环境和家长教育水平、经济状况,都没法很好衔接学校的要求。”

        (《新华每日电讯》11.6《中国青年报》11.9 孙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