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延迟退休会动谁的奶酪

    《 文摘报 》( 2015年11月10日   06 版)

      在中国人口趋于老龄化的情况下,延迟退休是合情合理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考虑到,受到延迟退休影响的一大批城镇蓝领劳动者对失业与低收入就业的担忧。

      与20年前“下岗分流”的时代相比,中国城镇劳动力次等市场(即农民工与城镇蓝领劳动者足以胜任的岗位)的就业形势有了明显变化。青年农民工的供不应求,迫使企业不得不招聘年龄更大的农民工,以致高龄农民工(即50岁以上的农民工)状况成为今年上半年媒体的热门话题。对与高龄农民工年龄相当、10年内达到退休年龄的城镇蓝领劳动者来说,就只有两种选择:或者是与农民工干一样的活、拿一样的钱;或者不工作,靠失业救济金或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度日。无论选择哪一种,他们的收入都偏低,在城镇生活都会有困难。

      有学者在论证延迟退休之利时说:“劳动者在岗的工资显然要比退休时要高,多在岗几年,收入自然要比早退休几年要多。”如果延迟退休期间,城镇蓝领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能够相当于现有城镇正式职工的平均工资,上述说法可以成立。遗憾的是,他们的工资水平恐怕只能与高龄农民工相当,而高龄农民工因年老体衰,其月工资要比农民工平均月工资(只相当于城镇正式职工的六折)还要低不少。有些高龄农民工集中就业的行业(如环卫工人),其工资仅相当于城镇最低工资,大约相当于城镇正式职工工资的1/3。如此低的“在岗工资”,就说不上“显然要比退休时要高”了。

      城镇蓝领劳动者如果在该次等市场工作,虽然避免了失业,但收入不足以维持全家在所工作城镇体面生活,因而他们迫切盼望通过退休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时,我们要考虑到这一群体的处境和感受。

      (《第一财经日报》11.5 章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