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11月05日 星期四

    “博士之父”无文凭

    《 文摘报 》( 2015年11月05日   05 版)

      ■刘诚龙

      学人王云五,头衔是蛮多的,教育家、出版家、学者、企业家,还有“博士之父”称号,您要给他挂虚衔,有一顶帽子很耀眼,他曾是商务印书馆的老板,胡适不太轻许人,对王云五先生却是支起脖子仰视:“他是一个完全自修成功的人才,读书最多,最博……此人的道德学问在今日,可谓无双之选。”

      王云五并没读过甚书——这话错了,正确的说法是并没读过甚学堂,他满打满算,只读过一年半私塾,他家本世代务农,他爹王光斌扔了锄头把,到上海滩当了农民工,开了一家小店。王云五打小爱读书,他爹却打他:读甚书?几个读书赚了钱?故没让王云五读完初小,便送他到上海一家五金店当实习生。

      赚钱非其兴趣,读书却是其所嗜,王云五白天当店小二,晚上去当夜校生,他眼光领先我们百来年,他去夜校读什么书呢?四书?五经?不是,他读英语。王云五读书读得痴,晚上熬夜读,白天在店里,也捧起书读;顾客来买五金工具,喊他半天没回应,账也常算错了。五金店老板便炒了他鱿鱼,让他老爹领回去。

      他老爹领他回家,让他在自己的店里帮衬,王云五答应了,提了一个条件:白天可以在店里打杂,晚上要去夜校学英语。这条件不高,他爹应了,王云五便在这学校读了7个月书。1904年秋,他转到上海守真馆继续学英语,别人当学生,他当的是教生。教生?嗯,教生。这堂课,他去听老师上课,下一堂课,他去给学生上课。教学果然相长。教学还相抵,一边交学杂费,一边赚讲课费,两两相抵,还有赚头。

      “宁可一日不吃饭,不可一日不读书”,王云五读书读得特多,胡适说他“读书最博,最多”,不是虚夸;王云五不只是当书橱,读书以思,读书以用,著作亦等身,有好事者算了,王云五出版个人著作20多种,其中百万字以上的著作5部。他率先在台湾倡导博士教育,“13年间指导论文不计其数,硕士、博士出自门下者,不下百人”,人道是“博士之父”。

      读王云五履历与阅历,您读的是什么?是辉煌吧;让王云五自己读,是难堪。办公室拿表来,或招聘会上填表去,让王云五填履历,其中有一栏:文凭,他怎么填?

      我以为只有近几十年,种种表格才都有文凭这栏要填,原来在民国那会,便已始作俑了;据说个人印制名片,民国定例,也须有学历一项。王云五怎么填?他实在是不好填,笼而统之填“大学”(也说得过去,他自修大学),遗知者羞;蒙混过关填“小学肄业”还不太够格。好在王云五是发明家,他不进入你们的文凭系统,他如创造四角号码检字法一样,另外创造了文凭学历检索法。姓名:王云五;文凭:识字。

      文凭?我觉得世界万事万物中,名不副实者万,文凭是之一。文凭,文化的凭证?你有多少文化,你的文化多高多深,这张纸可一证了之?好像没那回事。

      王云五创制的文凭认证体系,以识字打首:识字;识礼;识理;学识;通识;博识;博识后呢?是博大精深。藏书万册又如何?那不过是书橱,读书万卷抵不上著作一本,这就是“识”字体例文凭的含义所在。

      (《解放日报》11.1)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