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华
国内的盲道似乎一直很“忙”,不是被机动车占用,就是被其他物体侵占,很少有空闲的时候。前段时间去韩国,发现韩国的盲道触目可见,几乎所有的电车和地铁车站等公共场所都设有盲人路线,最让我称奇的是在韩国的电梯内都设有带盲文的按钮。
在国内的日常生活中,极少看到身边有盲人朋友出现,不论是在马路上、还是在车站、公交车或其他公共场所。然而,我们在韩国出行的时候,时常会看到盲人出入于各种场所,他们面带微笑神情坦然,面对周遭的环境和人群,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适和忐忑,这可能跟韩国为盲人设置的设施比较人性化有关系吧?
在韩国穿越街道的时候,会看见在周边设有多条盲道,而且旁边还有盲文提示和语音提示;如果行人发现身边有盲人出现,会主动热情地过去搀扶盲人一起过马路,人性化的合理设施和友善的人文环境,给盲人打造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无障碍出行。
在韩国印象最深的,就是几乎所有的建筑物正门都设有坡道,听韩国朋友说这是政府为了保障残疾人无障碍出行而做出的相关法律规定,否则就会被视为违法建筑。我们在韩国的街道上还见过一种顶篷很高、配带机械的出租车:这是韩国为残疾人设立的专用出租车,车上配的机械是轮椅升降机。
一直以为在生活的人群中很少见到盲人,是因为本地的盲人稀少,其实不然,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的盲人总数约有500万。
(《羊城晚报》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