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各器官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萎缩。人到40岁以后,脑细胞的数目逐渐减少,到50岁时,可减少20%,70岁以后可减少30%,这种因退行性老化过程所引起的脑萎缩是老年人的常见现象,而且年龄越老,萎缩程度越明显。
脑萎缩形成的初期,表现为头痛、头晕、记忆力逐渐减退,对时间、地点、定向力的判断下降,患者感觉到偶尔迟钝,一般不被家人察觉。如果前期得不到治疗,患者会逐渐出现思维呈片断性,大事忽略、小事则纠缠不清、智力降低、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懒言少动、动作迟缓、对周围事务漠不关心。若此阶段还未引起重视,就很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
通常脑萎缩时神经反射均有不同程度迟钝或减低,脑血管造影、CT及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组织体积减小、脑室扩大。
对于脑萎缩,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样才能延缓和控制病情的发展。只要控制得好,脑萎缩不会无限制地发展,虽会引起记忆减退,但不会导致智能衰退,不会发生老年性痴呆,其语言能力、记忆能力、运动能力,通过训练可以维持在一定水平。家人要积极帮助患者与环境保持一定接触,多与之交谈,让患者多说话,帮助患者恢复记忆。坚持指导其练习写字和背诵,并帮助其进行图片记忆、数字记忆能力训练。
(《医药养生保健报》11.2 崔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