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9月19日 星期六

    走向世界的小脚女人

    《 文摘报 》( 2015年09月19日   06 版)

        19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妇女走出国门的凤毛麟角。1899年,一位中国妇女迈出闺阁,赴海外旅行,她就是中国近代妇女旅游的第一人——单士厘。在游记中,单士厘第一次将俄国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介绍给国人。

        单士厘,字蕊珠,号受兹。生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7月9日),卒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27日),享年87岁。

        她出生于浙江萧山,出身书香门第之家,自幼受诗、古文教育。光绪十三年(1887),29岁的单士厘嫁钱恂成婚。钱氏家族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江南吴兴望族,在中国近四百年的文化史上赫赫有名。伯父钱振伦,道光十八年进士,与曾国藩同榜,为光绪维新名臣翁同龢的姐夫。

        单士厘的丈夫钱恂,1907年被清政府任命为驻荷兰大使,次年任意大利大使。单士厘因婚配钱恂,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以外交使节夫人的身份首次赴日,后又游历欧亚各国,撰写了游记《癸卯旅行记》和《归潜记》。

        单士厘在1899年至1903年旅居日本的4年里,积极融入当地的百姓生活,学习日语,参观日本的女子学校教育,走访日本家庭妇女。这些女性多为中上层妇女,有着自己独立的职业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接受了比较系统的新式教育,她们的思想主张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单士厘的行动和思想。她在参观日本大阪举办的“第五回内国博览会”教育馆后,十分感慨,认为“日本之所以立于今日世界,由免亡而跻于列强者,惟有教育故。”单士厘最赞赏的是日本女子教育的普及,并由此感慨“要之教育之意,乃是本国培育国民,并非为政府储备人材,故男女并重,且孩童无不先本母教。故论教育根本,女尤倍重于男……”

        她在《癸卯旅行记》中所云:“海参威者,中国人旧名。近海产此,故名。俄人得地必改名,且屡改,今名务拉的无斯托克。此为咸丰十年所‘赠’与俄国者,俄建为东方第一之重要军港,而附设商港。”她看到大量的中国下层人民在此做苦力,风餐露宿,而俄国工人则“固列板屋而居”,内心愤懑。

        单士厘还在游记中介绍并表述了西方建筑的杰作——《彼得寺》,这是《归潜记》中第一篇介绍西方建筑的文章。单士厘从美学的角度评论寺庙宏伟的建筑风格,引经据典,对中国人了解西方建筑文化具有启蒙作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单士厘作为一名知识女性,虽然没有投身于革命洪流中,但她冲破封建礼教束缚,从深闺走向世界,把自己独到的思维见解著录成书,流传后世,其作用和意义不可小觑。

        (《北京纪事》2015年第9期 张胜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