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在基层医疗机构,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物一般有500多种,而医院廉价药缺口已高达342种。廉价药品正以每年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这种现象该怎么破解呢?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市场化路径。常用的廉价药,该提价的要提价,该贴补的要贴补。取消针对每个具体品种的最高零售限价,允许生产经营者在日均费用标准内,根据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自主制定或调整零售价格,保障合理利润。今年,国家下发通知,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这些努力,有助于从根本上保障廉价药有活路。另一个是行政化保障。类似ACTH这种非常用药品,国家层面、省级网络要有基本储备。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行政之手就应该发挥作用。药企积极性不高,医院需求量不足,患者也不是很多,这类药品没法子靠市场来调节,只有医保层面的兜底配置制度,能为少数患者解决后顾之忧。
在药品供需领域,廉价是个相对的概念。但,至少要保障廉价稀缺药品,不至于成为“黄牛”趁火打劫的提款机。
(中国青年网 9.16 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