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9月15日 星期二

    因“主体责任缺位”丢官折射什么

    《 文摘报 》( 2015年09月15日   01 版)

        中纪委近日发布通报称,李庆贵作为河南新乡市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对主体责任认识模糊,用人严重失察,对连续发生的3名厅级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其领导职务。

        据了解,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河南省纪委立案查处了包括新乡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常务副市长贾全明在内的3名厅级领导干部,且3人违纪违法行为主要发生在李庆贵担任新乡市委书记期间。治下出现如此严重贪腐事件,市委书记无论是否知情,都不应只是独善其身。

        但在此前,只祛除“害虫”,鲜少追责地方一把手几乎是处置常态。更有甚者,同僚及下属“犯事”,有的一把手非但把自己择得干干净净,还将此作为政绩以示“反腐有力”。这显然有悖常情常理,民众对此多有不满:似乎一做书记,就进了保险箱。

        该起事件无疑传递出了清晰信号:官员特别是地方一把手的反腐主体责任,绝不是自己不腐败即可,通过治理,让下属“不敢贪”,也理当包括在该种责任之内。

        因“主体责任缺位”被免,蕴涵着反腐和吏治的新走向。接下来,惟愿类似做法向着持续、深入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继续保持高压的问责态势,使之成为廉政与反腐的新常态;另一方面,但凡没有落实好辖区党风廉政责任的地区、部门、单位一把手,均可照此办理,形成制度并坚决落实。这也能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缓解乃至避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的腐败问题。

        (《新华每日电讯》《新京报》9.8 王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