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2月,郁达夫偕夫人王映霞和儿子郁飞乘船前往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华文副刊。他撰写了大量文章,宣传抗日。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其后不久,郁达夫逃亡到苏门答腊。
当时,一批流亡南洋的中国文化人合伙开办了一家“赵豫记”酒厂。郁达夫掩藏真实身份,化名赵廉出面做酒厂老板,张楚琨任经理,胡愈之当会计。由于郁达夫暴露出日语专长,被迫做了日本宪兵队的翻译,为期半年多,他利用这一敏感职位保护了陈嘉庚等进步侨领和一些地下党员。
1945年8月29日傍晚,郁达夫晚饭后在家中与几位朋友喝茶聊天。这时候,一位二三十岁的白衣青年走进屋来,把郁达夫叫到门口,讲了几句话。然后,郁达夫返回客厅,向大家告辞,说是他先出去一下,暂且失陪。谁知郁达夫这一出门,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胡愈之的回忆文章《郁达夫的流亡和失踪》中,有一个得自盟军报告的可靠说法:郁达夫被骗离家不久,日军宪兵就绑架了他,于9月17日将他和几名欧洲人士枪杀在丹戎革岱的荒野中,就地掩埋。郁达夫在日军宪兵队做过翻译,在盟军远东军事法庭即将开启之际,早已侦悉其真实身份的日本宪兵既害怕他出庭作证,又害怕他回国撰文,因此非将他除掉不可。四十年后,铃木正夫的调查报告《郁达夫被害真相》彻底坐实了日本宪兵的罪行。
关于郁达夫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1992年,64岁的郁飞曾对新加坡记者说:“我的父亲是一位有明显优点,也有明显缺点的人,他很爱国家,对朋友也很热心,但做人处世过于冲动,以至家庭与生活都搞得很不愉快。他不是什么圣人,只是一名文人,不要刻意美化他,也不要把他丑化”。
(《北京日报》8.31 王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