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9月08日 星期二

    昂贵的暑假

    《 文摘报 》( 2015年09月08日   08 版)

        暑假里,大把大把的钱流向培训市场、旅行胜地、热门国家。

        “物理、化学跟数学3个短期班,一共7天就要7500元。还有英语的一对一班,一个月上8次课花了4800元。这就花掉了12300元。”暑假即将结束,北京的李女士给马上升高三的女儿算了笔账。

        33天的假期,仅女儿补习班的费用就已经占到了李女士和丈夫月收入的一半。

        冯先生也在算账。“每年暑假都是我家集中花钱的时候。”冯先生说。漫长的暑假,既要让孩子放松,又要给孩子适当充电,还要让孩子长见识,“哪个都得花钱,而且不少花。”冯先生初步算了一下,这个暑假让女儿上萨克斯考级课、带女儿外出旅游,大概花了两万多元。

        “我们不算多的,没有补习班、没报夏令营、没有出国游。”冯先生说。

        冯先生的女儿开学上小学四年级,女儿在同学中是报班最少的,其他同学至少有个英语班或奥数班,暑假里都有十几天的集训,至少要2000~3000元。这样,一两个集训班再加上一两个暑期班,又要多花万八千。

        在城市里,教育成本的节节攀升,让很多家庭不堪重负,以至于计划生育政策松动后,很多能生二孩的家庭也不敢生,原因就是3个字,“养不起”。不过,在假期,尤其是漫长的暑假里,花钱多少还不是家长们最焦虑的,“第一是安全,第二还要让孩子有些收获,之后才是钱。”冯先生说。

        “简配暑假”:“国学”特色班一天收费380元

        暑假里的一个午后,记者来到北京市朝阳区的一个假期托管中心。下午4点,十几个孩子刚刚上完创意手工课,在狭窄的教室里打打闹闹。

        北京高昂的房价使很多托管班只能办在居民小区里,有的是由两套两居室稍加改造而成,有的就是一套面积比较大的三居室。这些托管班看上去都很简陋,卫生条件也不是很好。

        记者在朝阳区这个托管中心看到,大概是因为与厨房离得很近,两间被当作教室的房间地板上黏糊糊的。

        从这家托管中心出来,记者发现隔壁竟然还有一家托管班。

        下午5点30分,记者在这家托管班门外遇到了来接孩子的罗女士。她说,这家托管机构是以国学为特色的,而所谓的“国学特色”,就是早上安排孩子们诵读半小时的《三字经》。

        每天半小时的《三字经》+辅导一下作业+午饭,罗女士每天要交给托管中心380元。罗女士算了一下,如果孩子放假7周天天都送(除去双休日)的话,她需要花13300元。这对于工薪阶层来说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其实,这样的托管班在北京还不算贵的,有些设施好一些或者打着“外教”招牌的托管班,收费更高,一周的费用就要3000多元。

        “如果不上托管班,难道让这么小的孩子一个人待在家里吗?”罗女士和丈夫的父母都在外地,而且年事已高。罗女士也知道这些托管班不正规,存在安全隐患,孩子在里面也学不到什么,但她别无选择,“我现在做不了全职妈妈”。

        在大城市里,很多像罗女士这样的年轻父母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同时面临较高的城市生活成本,他们基本不敢请假,也不能请假。寒暑假里,他们或者把孩子送回老家,或者把孩子送入托管班,让孩子跟自己一样过朝九晚五的生活。

        “标配暑假”:出游两次3万元

        北京的张小芳是个全职妈妈,所以规划起儿子的暑假生活要比罗女士从容得多。

        刚一放假张小芳就带着儿子到云南来了个两周的自驾游,回到北京上完奥数集训班后又来了一周的内蒙古自驾游。现在张小芳给儿子报了一个阅读班,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学期。

        这些年,在各种教育图书和教育专家的教导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是最好的教养”等观念在家长中认可度已经很高了。

        于是,行路+读书成为如今很多城市孩子的暑假“标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北京家庭一个暑假花费的基准线大概是1万元。张小芳因为给儿子安排了两次出游,所以费用达到了3万元。

        “这是个培养小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好机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教研究所副所长弓立新说,家长要鼓励孩子参与到旅途的规划中,一起订机票、订酒店。家长和孩子一起提前查阅目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背景,并用心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

        冯先生介绍,今年暑假带女儿到了甘南的一个藏族村落,女儿由此结识了一个跟她年纪相仿的藏族小姑娘。两天时间里,女儿跟着藏族小姑娘一起放马、一起砍柴、一起读书,“走的时候哭得像个泪人”。

        “没有哪次旅行给女儿留下了如此深的印象,我们回到北京后女儿又找了一些自己的文具、书籍给那个小姑娘寄了过去。”冯先生说。虽然在藏族村落中他们既没有参观博物馆,没有访问名胜古迹,也没有买回能够拿得出手的纪念品,但是冯先生的女儿却把这次经历写进了作文、画进了“小报”。

        “专配暑假”:补习班+冲刺班8000元

        浙江绍兴的吴老师任职于当地的一家小学,因为跟儿子一样也有一个长长的暑假,她从容地替儿子晨晨做了周到细致的假期计划:除了刚放假那周带着儿子出行一周,之后就开始了有规律的学习生活:每周一三五上奥数补习班,二四六练习笛子,准备考级。

        “晨晨当然会反抗,觉得这个假期太不自由了,要学好多东西。”儿子向往自由的暑假生活,但是吴老师却不看好:“真让他自由安排,还不就是天天在家打游戏?连每天运动都要我监督呢。”

        吴老师所教的学生大多是农民工子弟。这些孩子的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他们,所以这些孩子的假期就围着电视机和电脑转。“这些孩子的学习习惯,开学后我要花一个月才能调整过来。”吴老师说。

        有这样的经验教训在,吴老师绝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放羊”。

        吴老师把儿子的假期安排与同事一比较,发现别人安排了更多的知识性课程,只得感慨:“晨晨的生活真的还算轻松,我已经做过取舍了。别人都上课,难道我让孩子在家玩?”

        弓立新坦言,就算自己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有过焦虑。

        焦虑更多的来自比较。在一天天比较中,孩子的日程被安排得越来越紧,甚至有些孩子的假期几乎全被各种培训班占满。

        北京某重点高中的准高三生小赵的假期从7月12日开始。而第二天她就参加了港大在北京地区的夏令营,这个夏令营到19日结束。但是她在培训机构报的物理班13日开始上课,她不得已“逃”了几节课,港大的活动结束后,就立即回到物理提高班。

        8月20日,小赵还要去参加北大夏令营,夏令营结束的时候,她的暑假也结束了。这么算下来,真正属于她自己的时间只有8月10日到8月20日10天。

        拥有小赵这种“专配”暑假的也不少,“至少我还有10天空出来,别的同学日程表比我还紧张。”小赵说。

        没有了旅游和娱乐,“专配”的暑假花钱也不少。小赵的暑假花在培训班上的费用大约是8000元,这和那些上“一对一”课程的同学比不算多。

        “顶配暑假”:游一次欧洲6万元

        王女士一家三口今年暑假参加了一个新加坡的游学项目,仅这一项的费用就是3万元。余先生暑假带女儿去了欧洲,虽然早在半年前就开始着手在网上预订各种打折机票和打折酒店,但是半个月的行程下来也花去了6万元。“这基本是我家半年的收入。”余先生说。

        “我们也想让孩子到国外开开眼,不过价钱实在是难以承受呀!所以只能报报课外班了。”一位家长说。

        跟前面几种暑假类型相比,出国游、游学绝对算得上是“顶级配置”的暑假了。

        当然,暑假是否过得有意义跟钱花得多少并不成正比关系,但是,在社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花钱越多似乎意味着占有了更多的教育资源,“今年暑假女儿的两个好朋友分别去了日本和美国,明年我们可能也要考虑了。”冯先生说。

        当家长的内心被攀比扰得波浪翻滚的时候,再好的教育也会打折。

        (《中国青年报》8.31 诸未静 贾悦 樊未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