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对皮肤的一种刺激,反射性地调整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增强人的抵抗力;另外,刮痧还作用于循环系统,调节血管神经的紧张度。
“痧”在传统医学中是淤积于体表或经络内的有毒物质。但“大片紫红”“疼痛难忍”并不不可取。垂直于皮肤,慢、轻而逐渐加力,才是科学的刮痧手法,使蛮力的方法都是错误的。
正确的刮痧会出现红点和瘀紫,但若刮到整片紫红,很可能已经造成内出血、肌肉损伤。
干刮容易把皮肤刮伤,可使用凡士林、乳液、橄榄油等。
另外,婴儿肌肤柔嫩,不建议刮痧。凡体表有破溃、痣、斑疹部位、皮下不明原因包块、创伤或骨折部位、浮肿部位、严重过敏者、孕妇腹部和腰骶部、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等,禁用刮痧。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也禁止刮痧。心尖部以及体表大血管处不宜重力刮痧。
(《现代保健报》8.25 王杭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