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9月01日 星期二

    民法典编纂的观念障碍

    《 文摘报 》( 2015年09月01日   06 版)

        民法为弘扬和保护私权之法,民法典则是通过体系化即法典化的规范编制,全面和整体地彰显民法的精神实质,更为有效地发挥民法确认和保护私权以对抗公权不法侵害的作用。民法典所具有的规范体系的科学性、规范适用的便利性以及教育民众、启迪私权保护意识的教科书功能,正是民法典重要意义之所在。

        但是,民法的性质和功能并没有被准确认识。这一点,在物权立法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清晰:作为一种政治妥协,立法者不得不在《物权法》第一章中塞进许多关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政治术语和宪法原则,以彰显其保卫国家财产的政治立场。与此同时,该法在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归属问题上的讳莫如深,也充分表现了传统意识形态否定和压制私权力量之顽固和强大。

        由此一来,物权法的民法属性模糊不清,物权法保护民事主体的财产支配权利以对抗公权力的功能大打折扣。时至今日,对民法属性的模糊认识仍在延续。民法实际上被认为主要或者仅仅是规范市场经济生活之法,甚而主要或者仅仅是规范市场交易之法。也许,此种缩减和矮化民法典功能的不当认识,完全有可能成为民法典总体制度和具体制度之科学安排的重大障碍。

        如果说物权立法模糊了民法的性质和对象,为民法典的顺利编纂埋下了祸根的话,那么,学术界在民法基本观念上的不够统一,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这就表明,一些对立法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如果不转变观念,在民法之私法属性问题上含混不清,民法学界基本观念不统一,民法典的编纂过程难免争议不断,障碍重重。

        (《北方法学》2015年第4期 尹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