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至26日,即日本宣布投降后的11天里,在中苏国境线上,在乌苏里江的中国一侧,2000余名日本关东军国境守备队,凭借着一处号称为“东方马其诺防线”的巨大地下军事要塞,还在同抗日联军和苏联红军进行着殊死战斗。这里,最终成为“二战”落幕之地。
重镇虎头
虎头,位于中国东北部边陲虎林市东部65公里处的乌苏里江畔,与俄罗斯达里涅列钦斯克市(伊曼)隔乌苏里江相望。日军侵占前,它是虎林县城所在地。这个在地图上难以找到的小镇,无论是从“二战”的终结之战,还是1969年3月发生在这里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都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战略位置。
为达到长期占领中国东北、完成对苏战略进攻的准备,实现在远东扩张范围的野心,日本侵略军于1933年完成哈尔滨至虎头段军事铁路的修筑,并于1934年春,开始在虎头镇乌苏里江沿岸大规模开掘建造地下军事要塞。该要塞投资和规模庞大,设施先进,结构复杂,军事部署强大,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当时日本关东军认为,它是依战争需要和近代先进技术相结合而修筑的巨大杰作,胜过法德两国相互在莱茵河畔修筑的“马其诺”和“杰克福里德”两个要塞。日陆军总部自评其为“北满永久要塞”、“东方马其诺防线” 。
军火给养塞满了所有仓库
至1939年,虎头地下要塞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但联络各阵地的警备公路网及军官宿舍等地下辅助性工程,还有地上军事设施如机场、防坦克进攻设施等全部完工是在1945年。日军投下了近十亿资金,先后动用了十余万的中国劳工,调动大量的日军技术人员和4万兵力。
整个要塞以猛虎山为轴,成扇形列阵沿边境地区拉开16公里的战线。猛虎山是整个要塞的中枢即指挥中心,它自身由 3个小山丘组成,每个山丘底下都有工事相连,周围是难以通过的沼泽地带。
虎头要塞内所有的仓库里,都塞满了粮食、被服、弹药和燃料,足以供应一万名士兵的三个月给养。要塞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时,关东军组建了12个步兵和炮兵中队组成第四国境守备队,约8000人,进驻虎头要塞阵区。1941年,守备队进入全盛时期,官兵达1.2万人。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南方战线溃退,为挽回败局,从1944年初开始,抽调关东军开赴南方战场,虎头要塞兵力减少到2000人,改编为日军第十五国境守备队。
激战18天
1945年8月8日,苏军通过中苏、中蒙边境,对盘踞在中国的日军发起全线进攻。苏日双方炮火划破了虎头地区的夜空,苏空军派49架伊尔-4轰炸机,在50架歼击机掩护下,对虎头要塞日军炮兵各中队进行两个小时轰炸,并切断虎头至内地的铁路和公路。
8月10日,苏35集团军第264师第1056团、1058团等向纵深推进,为攻占虎头镇和码头发起5次冲锋,双方展开殊死搏斗,最后攻下虎头镇及码头,并在我国境内军事力量的呼应下重新标定下一轮打击目标。
8月12日以后三天里,苏军又发起第二次总攻。空陆呼应,以优势兵力和火力对日军火炮阵地及要塞设施进行毁灭性破坏,其中陆军在坦克的掩护下,进入日军阵地与其展开白刃战,双方死伤惨重。
截至8月15日,苏军已占领了近一半山顶,但由于日军洞内防范严密,大量日军仍凭借坚固的地下地上设施反抗。曾参加过虎头战斗的日军山西荣少尉的日志记载:“8月15日接近中午时分,收音机收听到东京广播,那是天皇的电台播音,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时,战斗司令官大木正大尉怒斥道:混蛋!关掉收音机!哪里有什么陛下广播,分明是削弱友军战斗力的谋略。这句话使整个司令部及士兵挣扎到最后,直至葬送几乎所有官兵的性命。
8月18日,苏军为减少兵力和军备损失,派被俘的原日军虎头港务局长毛利和当地关帝庙里的崔老道(地下党员)一同赴要塞内劝降。副官中野利一大骂毛利是“叛徒”、“卖国贼”,并拔出战刀劈死了毛利。
8月19日上午11时,苏军先进武器“喀秋莎”机关迫击炮登上了猛虎山军用道路,每台可将36发巨大的迫击炮弹连续发射,引爆了几处日军存放炸药和炮弹的地下掩体。以后一周的时间里,苏军猛攻不停,同时占据各山顶,寻找井口、气口和暗堡暗道,采取逐个洞穴清理的战术,投放装满数包炸药的麻袋、汽油等,使要塞接连崩塌。
就这样山顶上的阵地一个个攻占,山底下的隧道一条条被炸掉,大批日军官兵被永久地深埋在地下。8月26日下午3时左右,虎头要塞的最后一伙隐藏洞里的残兵,即守备猛虎山中部一座山丘(中猛虎山)的日军守备队炮兵二中队被全歼。
至此,虎头激战18天,“北满永久要塞”被炸毁,由于工事的坚固,日军的垂死挣扎,使中日苏虎头战役成为长时期的反复争夺战。日军被歼约2000人,53人被俘;包括维诺格拉格夫少将在内的1490余名苏军官兵为攻克虎头献出了生命,而多年里为抗击虎头要塞日军而战死的抗联官兵总数至今没有考证准确。
(《北京青年报》8.27 王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