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8月29日 星期六

    “互联网+”能改变看病难吗

    《 文摘报 》( 2015年08月29日   03 版)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颠覆性的体验。未来,也许看病难等“痛点”也会借此得到改善。

        名医分身有术

        看病难,一定程度上其实是“看好医生难”。当绝大部分患者冲着三甲医院里医术高超的“名医”而去时,这些医院如何能不人满为患?长远来看,这个问题或许能借助互联网、机器人和大数据得到改善。

        目前,被称为“达芬奇”的手术机器人在美国的普外科、泌尿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妇科等多个科室开展诸如胃胰十二指肠切除、心脏搭桥、输卵管成形等手术,有数据统计显示,美国95%的微创手术都由机器人完成。

        现在正在研制或已经进入使用的还有检查诊断机器人、康复护理机器人、患者陪伴机器人、医院服务机器人等。借助互联网的远程诊断能力,加上手术机器人的推广,未来,请“名医”做手术或可不受时空限制。

        未来的医疗会是这样——人们佩戴体征指标记录设备,各种传感器件与工作生活用具结合,起居生活被实时记录,吃喝是否准时,是否健康,每天运动量够不够,睡眠是否良好,情绪是否正常,生活和工作环境是否健康,甚至坐姿是否良好,运动姿势是否正确,这些都被云端的“智慧医生”关注和计算。一旦发现异常,会随时发出健康提醒,还能对疾病初步评定,并推荐导诊。

        信息资源共享

        医疗中融入互联网技术,目前最大的用武之地是破解传统医疗中亟待解决的痛点和难点——医疗信息碎片化,促进医疗信息资源共享。

        “互联网+医疗”最直接的产物是云电子病历、患者门户、医生门户、症状与疾病匹配工具、远程医疗、虚拟就诊、移动医疗、居家远程监测与护理等。患者将不必长途跋涉去医院,不必长时间排队等候,医疗信息不对称、医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老龄化、慢病的有效治疗与管理等问题也将缓解。

        医生可以获得云端“智慧医生”整理的全部病人资料(包括基因、免疫、药物有效性等方面的信息),它还会给医生提供由该领域专家总结的治疗参考意见,就像是患者能随时找名医会诊一样。

        医患交流互信

        目前,世界各国均面临着“家长制”的医疗文化。随着互联网及移动设备的普及,患者的医疗知识及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自己的医疗之中。例如:患者借助互联网,可以找到和自己病情或者症状类似的病友,或者已被成功治愈的人,获得相关的经验分享。同时,他们还能交流用药经验,挑选医院、科室、医生的经验以及交流感受。

        让患者及家属能够充分参与自己的医疗,不仅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医患伙伴关系,还能极大地减轻医生的工作量。尤其在慢性病和疾病管理中,患者的生活方式和依从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治疗的有效性。

        (《光明日报》8.21 韩亦舜 赵新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