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的波波列夫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活过了一个又一个“士兵9分钟生命周期”。战斗最激烈时,一名士兵在战场上存活时间不超过9分钟,军官是3天。如今,老人很少阅读关于这场战役的书籍。他认为那些书籍并没有告诉人们,在斯大林格勒死伤的200多万战士经历了怎样的磨难。
开启无差别轰炸先例
1942年8月23日,22岁的波波列夫驻守在伏尔加河西岸的森林中。忽然,德国飞机投掷的航弹雨点一样砸落下来,街两旁的建筑或被炸成粉末,或在猛烈燃烧。
残破的建筑下是残缺不全的尸体,以及奔跑的人群和四下乱撞的汽车。涂在医院房顶的红十字成了德国人投掷炸弹的最醒目标志。人们争相逃散,一些腿脚不好的病人没有死于轰炸而是被逃命的人踩踏致死。
这次轰炸,德国人开了欧洲战区无差别轰炸的先例,平民成为被猎杀的目标。仅23日就有5万多人死伤,绝大多数是平民。
不容忍懦夫的行为
德军进攻不久,波波列夫跟随部队来到了斯大林格勒。溃败的部队和准备逃走的市民争抢着渡轮,警察试图维持秩序,让更多的平民上船,但很快被逃兵手中的枪逼退了回去。
1942年8月后,只要被前线政治委员会认定为缺乏爱国主义精神的战士都会被处以死刑。后来兵源少,对逃兵的枪决就改为每数到10就枪杀一人。没被枪决的士兵要向德军阵地冲锋,前线政治委员会的军官们在他们身后架起机枪“不冲,或往回跑,就开枪。”
斯大林格勒的惨烈还体现在交战双方对平民生命的漠视。在德占区,很多老人和孩子被吊死,因为德国人要从心灵上震慑苏联军民。亲历者维拉说,德国人会强迫苏联平民为他们抢回交战区的士兵遗体,为此苏军指挥部下令“击毙为德国人做事的人,不论他们是否被逼迫。”
随时随地的战斗
1942年10月后,斯大林格勒城内没有大规模攻击,随时随地发生的战斗却无休止且残酷。
波波列夫介绍,有时候红军在一栋楼的三层,德军在二层,而到了一层又是红军。“误伤是常有的事,大家很难分清彼此。”
一位德国军官在日记里写道:“伊万们(对苏军的称呼)神出鬼没,有些士兵在睡觉时被一刀剁掉了头,各种角落里都会射出子弹,我们总是胆战心惊。”
1943年1月,鏖战了五个月的苏联红军即将迎来胜利。维拉记得2月2日最后一声炮响过后,整个城市都安静了下来,城市上空回荡着男广播员的声音:“伟大的斯大林格勒市民们,我们胜利了。”
(《新京报》8.3 崔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