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7月30日 星期四

    食药监局“打假”药物临床数据

    《 文摘报 》( 2015年07月30日   01 版)

      7月22日,一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食药监局”)要求各药企进行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的消息,引起行业巨大震动。此次自查涉及到国内103家医药上市公司,占医药股上市公司总数将近一半。

      “之前没有这么大规模的要求企业自查。因为当前审批人数有限,申报品种数量多,很多资料可能存在造假。如果在审批环节一个个去审核资料,需要很长时间,导致很多审批工作挤压,所以现在要求企业先自查。”一位接近食药监局的人员表示。

      业界人士认为,这次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不只是让一些企业自动退出,减轻药品审批压力,更重要的是保障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目前药物临床试验数据和信息造假现象太普遍了。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过去5000元就可以买到一份申报资料。” 

      在药品研发人员眼中,试验数据造假都不是症结,问题是腐败逼迫的造假。“因为腐败导致审批不公平,一个好药,能赚钱,但就不批准,理由很容易找,就是安全性有问题,谁也不敢说安全性没问题,万一死人谁承担责任?所以就不批了,也不退审,一直拖延。当利益足够大时,就批了,利益不一定是现金,有可能是股权、帮助晋升等。之前腐败猖獗时,大家都觉得,不是在审查技术资料,而是在比拼谁能够进入这个腐败圈子进行腐败,试验数据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正因这种参差不齐的临床试验数据存在的不准确性,导致药行业人士认为,市场上有很多无效药。

      香港中文大学副研究员张玉峰认为,此次自查会让行业重视临床基础数据的重要性,这只是食药监局对行业药品注册进行规范的第一步,后续可能还有其他措施保证药品审批的严谨性。

      (《第一财经日报》7.24 马晓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