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7月21日 星期二

    “工匠精神”失落在哪里

    《 文摘报 》( 2015年07月21日   06 版)

        早几年,家里拆了一栋祖宅。房子是祖父的祖父建的,迄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然而,说也怪,房子如此老旧,却并不破烂。土砖墙面依然坚固,屋顶的树木没有一根坏掉,树与檐皮之间用竹签相连,这些竹签依然坚硬如铁。我甚至觉得,假如不是家里建新房急着用木材,将房子拆掉,再过五十年,老屋仍然可以住人。

        这栋房子使我想起一个概念:工匠精神。古人未必提“工匠精神”,他们将最早传下这门技艺的人称为祖师爷,然后,世代以祖师爷为师,对某门手艺精益求精。正是这种对能工巧匠的崇尚,使工匠精神代代相传。

        毋庸讳言,工匠精神在今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落。房子还未交付业主就已出现裂缝;大桥还在建设时突然啪的一声垮了;汽车遇了紧急情况,急刹却使不上劲……上述种种怪现象之所以出现,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点无可否认:建筑这些工程、制造这些产品的人最关键的一个部位——心坏了,因为心坏了,他们不再敬业;因为心坏了,他们不再拥有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失落,与整个社会的趋利倾向有关。人们趋之若鹜的是当官、做老板、成为大明星,因为这些人或者有钱,或者有办法捞钱。而对以技术工人、农村手艺人为代表的工匠则不屑一顾,觉得那是没有出息的人才去干的事,不愿让自己的孩子选择这样的工作。工匠在社会上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自然也会放低,手下出现各种劣质产品也就顺理成章。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并不是制造业强国,而中国的发展却一定要经历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在这样的时代,优秀的工匠跟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一样,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尊重每一个工匠,以良好的环境催生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中国的制造业才会有永久的春天。

        (《深圳特区报》7.14 游宇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