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7月21日 星期二

    我们是否对“不被尊重”习以为常

    《 文摘报 》( 2015年07月21日   06 版)

        美国作家何伟在《寻路中国》中提到,“中国人可能对很多东西都逆来顺受,可饭菜不在其列。”他描述了中国饭馆中顾客如何对服务员发脾气,抱怨菜品的一幕。何伟的着眼点是中国人真是看重以至于挑剔饭菜。而我看到的是顾客对服务员的不尊重。

        不久前我带着儿子吃饭时也看到类似情景: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儿子在牛排店等待用餐,可能是等的时间有点久,她对着服务员,厉声斥责。

        我注意到我的儿子正专注地观察着一切,突然想遮住他的眼睛,捂住他的耳朵。作为母亲,我不希望一个四岁的孩子就感受到这样赤裸裸的不尊重。

        饭店不过是整个服务行业的缩影,国人对从事服务人员的粗暴无礼比比皆是。究其本质,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等级意识和中国人骨子里对从事服务行业人员的蔑视。

        尊重不仅体现在说话的语气态度,更重要的是,尊重别人的观点和思想——这是目前国内的教育非常欠缺的。

        刚见了某著名大学的一位女博士生,聊到她和导师合作的方式,她说她的导师看不上她写的东西,经常的评语就是:这是什么垃圾?!上课的时候,发表观点也会经常被粗暴打断:认为毫无意义。每次听到这些情况,我都会感叹于他们的谦卑和没有底气。人文科学很多时候需要独特的观点,新颖的见解,而这些离不开批判性的思考和对自己判断力的自信——我认为,这是构成知识分子傲骨的重要部分。

        中国学校现在提倡公民教育,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各种课程,纷繁复杂。在我看来,公民教育,最朴素的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尊重——尊重天性,保护个性,平等对待每个人(的观点和思想)。

        (《中国青年报》7.10 马颖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