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7月11日 星期六

    戴高乐侄子:战场只有将士没有叔侄

    《 文摘报 》( 2015年07月11日   06 版)

        贝尔纳·戴高乐:法国前总统戴高乐的侄子。二战时,为“自由法国”运动抵抗组织成员。二战结束后,曾担任中法委员会主席,致力于促进中法友好。

        近日,他向记者讲述了二战中戴高乐家族的故事。

        “这就是战争”

        1940年,17岁的贝尔纳在格勒诺贝尔一所大学的法律系就读。

        这是一座群山环抱的小城,贝尔纳和40多名同学一齐坐在课堂里,聆听老师加莱的法律课,这位老师有独特的“信仰”——支持希特勒。后来,法国被德国占领,贝尔纳离开法国,前往瑞士。

        戴高乐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发表了著名的6·18讲话后,整个家族因此被通缉,贝尔纳一旦身份被揭穿,很有可能被德军逮捕。

        边境上的小火车拥挤不堪,贝尔纳奋力挤进车厢后,他几乎停止了呼吸——他看见了加莱老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贝尔纳与加莱相互凝视。贝尔纳决定先声夺人,他叫了一声:“加莱老师!好久不见,我是约翰。”他看见加莱的面部逐渐变得柔和,配合他:“你好,约翰。”随后,他们分道扬镳,走向不同车厢。

        1941年6月,贝尔纳终于赶到阿尔及利亚和叔叔会合,对方告诉他:“你知道吗,就在几天前,你的老师在学校走廊里被学生暗杀了。”也是从这一刻起,贝尔纳意识到,“这就是战争。并不是非黑即白,很多东西交织在一起,比如国家,个人感情和信仰。”

        “你可以走了”

        二战期间,贝尔纳是一名中士。一天中午,部队司令告诉他,戴高乐已到达附近城市。他被准了两个钟头的假,可以赶到市中心和叔叔见面。

        但叔侄二人仅仅聊了3分钟,戴高乐就要离开,并告知他:“返回你的军营。”

        一位军官叫住愣在原地的贝尔纳,留他吃晚饭。当晚,他坐在饭桌的最后一个位子上,却被戴高乐发现了,生气质问道:“谁让你来吃饭的?你可以走了!”

        这是贝尔纳理解的戴高乐主义,没有特权,没有叔叔与侄子,只有将军和他的士兵。

        “战争中的普通人会怎样?”

        1945年,二战末尾,贝尔纳跟随法国部队进入德国的黑森林驻扎。一些德国市民为躲避战乱,将孩子藏在茂密的树丛里。贝尔纳说,他现在还能想起那些德国孩子被法国士兵发现时的眼神。这让他内心不安。他向叔叔描述这种感觉,叔侄二人愿望一致:这样的战争,不要再发生第二次。

        贝尔纳记得,当自己听说美国向日本投了原子弹后,浑身战栗。“原子弹杀伤力有多强?它的辐射会波及全球吗?战争里的普通人会怎样?”这也让贝尔纳对日本这个国家产生一种复杂的情绪。他一度想知道这里为什么会成为二战的源头之一。

        1964年,法国与中国正式建交,贝尔纳受戴高乐任命来到北京,毛泽东和当时其他领导人一同接见了他。

        如今,贝尔纳的大儿子已经在上海定居,而他的孙子,与一名中国女孩结婚了。他说,二战时,戴高乐家族代表着“不屈服的法国”;至于现在,荣誉都散去,他的“未来”,子孙们,都在中国。

        (《新京报》6.9 朱柳笛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