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5月19日 星期二

    “二战记忆”丛书即将上市

    《 文摘报 》( 2015年05月19日   05 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老编辑张福生主持编辑的“二战记忆”丛书即将上市,其中包括四本苏联卫国战争的经典作品:《青年近卫军》《日日夜夜》《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一个人的遭遇》(短篇集),此外还有著名摄影师卡帕的二战回忆录《焦点不太准》、海明威反映西班牙内战的长篇《丧钟为谁而鸣》、见证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安妮日记》。

     

        事实上,张福生有关纪念二战的出版构想原本更为丰富,记者看到了他以前列出的书单,苏联经典的卫国战争文学还包括邦达列夫的《热的血》、爱伦堡的《暴风雨》、恰科夫斯基的《围困》、卡扎凯维奇的《星》、西蒙诺夫的《生者与死者》等12部作品。

     

        《青年近卫军》

     

        法捷耶夫 著/水夫 译

     

        这部长篇小说诞生于1945年,以真实事件为基础,描绘了顿河地区小城克拉斯诺顿的地下共青团组织“青年近卫军”在敌占区进行的殊死斗争。全书的情节扣人心弦,将一群十几岁的青少年刻画得个性鲜明,他们忠诚无畏的年轻身影,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有苏联著名导演格拉西莫夫拍摄的同名电影。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瓦西里耶夫 著/王金陵 译

     

        这是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二战作品之一,1969年问世。五个性格不同的女兵,背负着各自的过去,为抗击德寇而献身。对生命的歌咏,强烈的抒情色彩赋予小说浪漫的气息,但丝毫没有削弱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有苏联导演罗斯托茨基拍摄的同名电影。

     

        《日日夜夜》

     

        西蒙诺夫 著/磊然 译

     

        描写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长篇小说,创作于战争时期。西蒙诺夫作为随军记者亲历了许多战斗,对前线生活非常了解。这部作品选取了大战役中的一个缩影——以营长萨布洛夫为中心的一个步兵营的战地“日常生活”。多次激战后仅存的一些战士,坚持到底完成了任务。作者笔调冷静,在那个年代,英雄主义就是战士们的“日常”。

     

        《一个人的遭遇》

     

        肖洛霍夫 著/草婴 译

     

        这篇创作于1956年的短篇小说,被认为是苏联战争文学转折的标志。作品描绘了普通一兵在战争中的厄运,既有英雄主义色彩,又非宏大叙事,精炼的文体包含着厚重的内容,朴素动人。有邦达尔丘克导演并主演的同名电影。

     

        《热的雪》

     

        邦达列夫 著/朱纯,李德发等译

     

        取材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长篇小说,苏联六七十年代“全景文学”的代表作,既有前线官兵的浴血奋战,又有高级将领的运筹帷幄,个人命运与历史事件相交融,气象宏大。有叶基阿扎洛夫导演的同名电影。

     

        《活下去,并且要记住》

     

        拉斯普京 著/慧梅、吟馨 译

     

        本书是作者的代表作,讲述了卫国战争最后一年,一个士兵因眷恋家庭,在伤愈重返前线的途中逃回西伯利亚的故乡,藏匿于村子附近,与妻子相会,最终被人发现,两人走投无路……作者的思考溢出了战场,重在探讨这桩悲剧所包含的道德意义:一个人如果践踏了公民义务,企图苟且偷生,也就背叛了一切,最终会把所爱之人推向死亡的绝境。

     

        (《北京青年报》5.8 刘净植  尚晓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