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五”时期开始到“十二五”期间,中央一直强调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一二十年来,我们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上作出了相当的努力。但也必须看到,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增大,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们再依靠高投入、高消费、偏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继续支撑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通过优化经济结构,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激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动力。
尽管我们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迈向了中高速增长,但只有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做到“换挡而不失速”“量增又能质优”,才能为扩大就业、提高收入和改善民生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
对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而言,调结构和稳增长绝不是“鱼与熊掌”的关系,不存在取舍,而是要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我们强调“调结构”,就是为稳增长夯实坚实的基础。结构决定发展后劲。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的新特点新趋势,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不断开拓新产业的市场机会。如今,一批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不断提高,不仅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也赢得了经济的长足发展。
我们强调稳增长,就是为调结构创造更良好的空间。经济增量扩大与结构升级的要求是可以相互适应的。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新旧动力的转换,一些“老速度”可能放缓了,而一些“新速度”也正在发力,相关行业和相关地区一定要以积极心态,主动作为,毫不懈怠地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用好用足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和政策工具,努力弥补旧动力消退带来的影响,更大力度地消除机制体制的拦路虎。
一手抓稳增长,一手抓调结构,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这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大势,我们务必顺之而不逆为。
(《中国青年报》5.11 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