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5月16日 星期六

    医生多点执业:虽然暧昧但成事实

    《 文摘报 》( 2015年05月16日   01 版)

        记者调查发现,仍有诸多医生不愿将多点执业的情况向医院挑明。曾一度被禁的医师在外院开展“周末门诊”“飞行手术”等医疗行为几乎已经成为常态。

     

        去年8月,修订后的《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生效,进一步降低医师多点执业的门槛,医师申请多点执业不再需要本单位出具“同意书”,另外,多点执业地点数量不设上限,医疗机构的法人、负责人等管理人员也可以多点执业。政策层面,对医生多点执业的限制逐步放松,跟医院“打声招呼”就好。

     

        尽管如此,记者调查发现,仍有诸多医生不愿将多点执业的情况向医院挑明。另一方面,曾一度被禁的医师在外院开展“周末门诊”“飞行手术”等医疗行为几乎已经成为常态。

     

        医生不愿挑明

     

        苏健(化名)是北京一家医院的神经外科医生,在他看来,医院不喜欢医生往外跑,报备也很麻烦,所以他还是继续“走穴”。“医生本来就应该是自由职业者,走哪里都是看病的,比如火车上有人发病,你说医生救不救?能说不是自己的执业地点吗?”

     

        “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几十年一直都是这样的。医生圈更愿意将走穴称之为会诊、手术。”北京一家知名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乔安(化名)坦言,常能在外地见到熟人,“有时候就是单位同一科室的同事。”除了这些场合,机场、车站也是偶遇同行比较多的地方。

     

        另一家知名三甲医院病区主任坦言,对于多点执业政策的逐步放开,他个人并没有太大兴趣,“这就跟普通人在外兼职一样,法律没禁止你去兼职,可你愿意跟单位领导明说吗?医院也会担心专家都往外跑,既然大家都有顾虑,谁还敢跟医院挑明了说?”

     

        即便不挑明,院长们也心知肚明。一家知名三甲医院院长告诉记者,医院的专家每到周末就走了,没几个跟他报备,他也理解。所以,他把每周的会议定在周五下午4点到5点,开会时特地跟专家们说:“我知道你们每到周末就要‘走亲访友’,也知道你们开会人虽然在这里,心早就飞出去了,但这个会不能不开,会议在5点准时结束,你们订7点的飞机,肯定能赶上。”

     

        “走穴”存在风险

     

        苏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不少私立医院,同样的神经外科手术,收费比公立医院贵20倍,“我治好了一个美国华侨病人,他只花了2.3万元人民币,此前他在美国花10万美元都没治好,你说中国大夫值钱吗?技术比美国差吗?”

     

        苏健的说法,记者从一家民营医院得到了证实。这家民营医院尚处于试运行阶段,为了吸引患者,医院设有4个首席专家席位,其中,2个席位是外聘的北京三甲医院知名专家。首席专家的收入每年不低于一百万元。

     

        苏健告诉记者,做同样的手术,在单位拿的跟外面挣的没法比。专家的大部分收入都是在外面靠自己做手术挣的。他外面的收入比单位收入多4、5倍。“神经外科知名专家挣四五百万元没问题,大部分神外医生能挣几十万元。”

     

        其实,医生利用业余时间在院外开展会诊、手术的情况,很多不为人知。

     

        “我一年几乎不休息,单位20多天的年假从来没休过。找我的地方很多,虽然去不去全在自己,但医院的收入毕竟太少了。”苏健坦言,作为主任,他在医院一年做上千台手术收入也就十二三万元。一到周末,苏健就成了“空中飞人”,“我全国到处跑,在路上争取一切时间睡觉,因为醒来就要做手术了。”苏健坦言,有时候他精神状态很差。

     

        北京一家知名三甲医院的院长也坦言,现在医生好多都是周末出去多点执业,透支体力,“如果医生在不健康的状态下给病人治病,就像一个心理不健康的驾驶员开飞机,你害怕不?医生带着严重疾病给病人治病时,他的判断一定是正确的吗?”

     

        院际合作值得尝试

     

        相较于众多医生对多点执业的遮遮掩掩,基于医院层面合作的多点执业就明朗了许多。

     

        去年底,天坛医院与燕郊一家医院签订协议,联合打造脑科中心,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郭尔安成为医院派驻的专家之一。谈及在合作医院执业的过程,郭尔安形容“比较严格”,“我的医生执业证书、职称证书及身份证等信息均在院方实行了备案。”

     

        今年1月,郭尔安开始在燕郊这家医院出诊、手术、查房。他个人更倾向于这种基于院方合作基础之上的多点执业,“最起码我个人没有什么顾虑。要是没有这种合作,我到外地医院做一台手术,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有麻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卢长林也在院际合作的基础上,被派驻到京东一家民营医院,同时还在这家医院担任医疗副院长。卢长林坦言,在两家医院合作之前,自己也会在外面讲课、做手术等,“容易把自己弄得很累,还有一定的医疗风险。”卢长林现在的收入与之前相比,“有一定的增加,月收入在3万~4万元左右。”卢长林认为,基于科室或医院合作层面的多点执业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北京将推医师电子注册

     

        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介绍,今年,北京计划推出北京地区的医师电子注册,医生只要凭北京地区的执业资格证,就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执业地点,但至于在哪一家医院,还是同时在几家医院签约执业,就靠医生自己去跟不同的医院院长谈判。“电子注册能降低行政成本,方便医生,也让监管部门可以更加精准地监管医生的执业行为,保护医患双方权益。”

     

        方来英指出,医生在院外执业,是既成事实。《办法》修订也好,电子注册也好,新政是让医生多点执业有法律保障,让医生更加规范地服务于更多患者,让医生凭能力光明正大赚取更多酬劳。

     

        (《新京报》5.12 张秀兰 王卡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