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5年05月16日 星期六

    沈爽的情怀与气节

    《 文摘报 》( 2015年05月16日   06 版)

        拒绝投敌叔侄反目

     

        沈爽,字子儒,满族,吉林省双城县镶黄五屯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当时在吉林一所公立小学任教的沈爽辞掉教职,化名“白涤非”,拉起了一支1000余人的抗日自卫军,活跃在双城县东西部地区。

     

        日伪多次“清剿”不成,探听到这支自卫军的白涤非司令是本地人,便放出风去——如白司令率队归降,立即授以双城县县长之职。沈爽闻之淡然一笑。

     

        但他的家人心动了,他的四叔就来找他,劝其归顺:“抗日不缺咱一个,见好就收,当了县长也好光宗耀祖。”

     

        沈爽自小像对待父亲一样尊敬四叔,但这次他却怒斥四叔老糊涂:“你心里要还有祖宗,就说不出这番混账话!我抗日难道是为了升官发财吗!要当汉奸县长你去当,我不稀罕!”从此叔侄决裂。

     

        成功策反伪警备队

     

        1933年,沈爽奉党的指示转移到北平。在密云县从事抗日活动时期,沈爽除了作战,还注重对伪军、伪组织的“瓦解工作”。

     

        1940年底,沈爽了解到密云县伪警备大队有个中队长叫张博,穷苦出身,他的部队很少祸害百姓,设法与他见面。见面后,张博才知眼前人是八路军,显得很紧张。

     

        沈爽开口就肯定了他不与鬼子汉奸一道祸害老百姓,是个有良心的人,接着表明此行只是谈谈心,交个朋友。从日本入侵谈到中国人民的苦难,从抗日救国谈到八路军的所作所为,从民族大义谈到怎样做才算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沈爽话到深处,张博痛哭失声。

     

        从此二人成为朋友,张博向沈爽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情报,并在沈爽进出县城时提供掩护。过了一段时间,沈爽觉得条件成熟,便劝说张博弃暗投明,张博也有此意。

     

        1941年8月,在八路军10团的接应下,张博率中队70余人借跟随日军“扫荡”之机,携2挺机关枪、数十支步枪战场起义,加入八路军10团。

     

        饮弹自戕誓死不屈

     

        1942年4月8日,日本侵略者集结了一千多人,包围丰滦密抗日联合县和八路军10团团部办公地点“臭水坑”。

     

        当年一名幸存的老兵邢禄增后来回忆起了惨案当天的经过。那天上午,炊事员刚拿着饭桶喊出“开饭了!”就听见岗哨鸣了三枪——日本人来了,“臭水坑”的出口也被堵死了。

     

        邢禄增回忆,“臭水坑”当时包括伤员在内共有120人,他因在惨案发生前身中两枪,正在休养。

     

        由于邢禄增对地势比较熟,所以忍着疼痛带领战友从东沟突围,当行至山的南口时,他们发现山上的道路已被敌人堵死了,他们想要强行通过就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但是敌众我寡,不久人员就被打散了。

     

        当时邢禄增带着四个伤员寻找出路,但是由于所有人身上都有伤,就藏到了山洞,这才躲过一劫。

     

        而据其他幸存者回忆,听到枪声后,沈爽立刻将机密资料掩埋起来,并带领战士一路且战且退,但是被悬崖拦住。沈爽高喊:“同志们,杀回去!宁可战死也不能让敌人抓住!”

     

        当时沈爽是与自己的警卫员背对背射击的,一直打到还有一颗子弹时,沈爽对警卫员说:“出去告诉同志们,多大困难也要坚守住我们的根据地。”然后枪顶头部扣动了扳机,饮弹自戕,时年46岁。他的年轻警卫员也因两腿负伤被敌人包围,牺牲在沈爽身旁。

     

        战后,残忍的敌人将他的头颅割下,悬挂在大水峪据点示众,妄图震慑抗日军民。但适得其反,沈爽的牺牲和临终嘱托激励着丰滦密抗日军民更加顽强地斗争,直至取得抗战胜利。

     

        (《法制晚报》5.11 张群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