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点”大概是有史以来最流行的减肥方案了,其理论逻辑无死角——只要吸收的热量小于消耗的热量,减肥就只是个时间问题。但这样是不是太简单了?
热量的“收入”和“支出”这件事,不是由你控制的,而是你的大脑。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们把很多琐碎的“小事”都交给大脑全权处理了,比如喘气,比如提醒该用餐了,再比如我们的体重。
大脑经过长期“苦心钻研”,悟出了体重管理工作的指导原则:不能太瘦,瘦了挨不过饥荒;也不能太胖,胖了怕跑不过狮子。“不胖不瘦刚刚好”的范围因人而异,总体来讲,大约就是我们平常体重上下波动几斤的样子,不会超过平常体重的10%。也就是说,你可以少吃一点,饿瘦几斤,但如果超出了划定的范围,哼,接招吧!
先感受一下大脑的硬功夫——开源节流。当你把体重饿到逼近大脑允许的下限值时,你的身体就“不需要”再吃原来那么多了。原先你得吃三碗饭才能吸收到的热量,现在可能吃两碗饭就够了。与此同时,原先需要三碗饭的热量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可能两碗饭的热量就够了。所以,想要保持瘦下去,必须得比饿瘦的时候对自己更残忍才有可能。
再感受一下大脑的“软刀子”作用。在大脑强大的“宣传”攻势下,你比原来饿得更快。因为饿,你变得焦躁不安,对食物更加敏锐,就连原来不喜欢吃的东西也开始变得可爱了……这一切,都在大脑默默的掌控之中。
不管你怎么任性,只需要一年左右,大约50%饿掉的肉就会再长回来。2~5年之后,以前的战果所剩无几了,甚至有一半左右的人会比开始减肥时更胖。
(《科技生活》4.20 水白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