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官员亲属经商并非“逆向歧视”
中共上海市委日前公布实施规定,规范官员亲属经商。
对此,有一种很典型的质疑意见认为,公民有经商办企业的权利,限制或剥夺官员亲属经商办企业的权利,是一种对官员亲属的“逆向歧视”——仅仅因为官员家属的身份特殊,自己经商办企业的权利就被限制或剥夺,他们受到了事实上的歧视性对待。
且不说中国现阶段法治尚不健全成熟,对官员权力的监督制约还很不到位,官员亲属在官员的“地盘”上经商办企业,导致官商勾结、钱权交易、不当利益输送等腐败行为屡禁不止;即便是在一些法治健全发达的西方国家,对官员亲属的从业行为也有一些限制性条款,如瑞士《联邦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不得兼营副业和工商业,其家属也不得开办餐馆、咖啡馆等,否则必须辞职。这可以算是一种国际惯例。
如果有官员或官员家属忍受不了这种规范,他们大可放弃官员或官员亲属的身份,以“无官一身轻”正常经商办企业,总之不能既占着“官家”的位子,又捞着市场上的票子,不能“当官”“发财”两不误。(《羊城晚报》5.6 潘洪其)
官员不读书,如何执好政
近日,广东省纪委机关刊物《广东党风》完整披露了深圳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蒋尊玉的贪腐历程。“偌大的一间豪宅里,却遍寻不见一本书。”这是广东省纪委办案人员对蒋尊玉印象最深的一点。
某些官员不读书,不是没时间读书,而是把时间用在歪门邪道上。以蒋尊玉为例,他被一线办案人员形容为“五毒俱全”,被查出近乎疯狂地收受巨额利益、用公款送礼,还隐瞒“裸官”身份、在私企老板的安排下多次嫖娼、参与赌博、与多名女性通奸。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少一点应酬,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颇有道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不少官员往往历经多个岗位,不读书如何胜任本职工作?(《北京青年报》5.6)
治一治“名为学者,实为学匪”
近日山西省委专项巡视组在反馈长治医学院巡视情况时指出:长治医学院个别领导名为学者,实为学匪。其实,关于“学者”与“学匪”的新闻,近来已经披露不少,已经成为高校腐败和学术腐败的一个缩影。
“学匪”现象,是在一种相当宽泛的意义上,就学术文化界和高等教育界存在的学风问题与学术弊端而言。具体体现在利用学术资源谋取非正当利益或者利用不正当资源谋取学术利益,如权学交易、钱学交易、学色交易等。
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高校腐败案件,可以发现落马高校官员多为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院长),“一把手带头变坏”的现象,说明高校领导干部的腐败风险一点也不比党政机关领导低。山西省委专项巡视组抓住“个别领导”的“学匪”问题,这是抓住了重拳治理“名为学者,实为学匪”这一人民群众痛恨现象的关键。 (《解放日报》陈向阳 5.6)
车检,不能只收费不担责
排队领号、填表审查、上线检测、交钱走人……这是很多车主绕不过去的耗时耗钱的车检“仪式”。专家测算,我国平均每年在车辆检测上要花费100多亿元。
公安部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中,有6790起是由于机动车安全性能不合格导致的。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似乎并没有哪个部门去查一查这些问题车辆是如何顺利通过车检的。
“只收费,不担责”的结果,就是检测机构有恃无恐,变本加厉地把车检当成“摇钱树”,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收钱放行,大开绿灯。去年5月,公安部与质检总局联合推出机动车检验改革新规,试行非营运轿车6年内免检,推进检测机构社会化。但这些措施只是小修小补,并未触及车检问题的实质。
车检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厘清权责,建立责任倒查制度。汽车年检就是为了确保车辆安全,如果个别人员为了一己私利而无视检测责任,纵容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上路,就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理应追究刑责。 (《齐鲁晚报》5.4 张枫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