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发病与饮食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以及病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幽门螺旋杆菌是至今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细菌,我国感染率约为50%,其中1%会发展为胃癌。
感染者一般在儿童期被感染,自愈率极低。感染初通常没有症状,随着病毒在患者体内长期破坏,感染者会出现餐后嗳气、恶心、腹胀、腹部不适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幽门螺旋杆菌会引发胃炎、胃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癌等。此外,幽门螺旋杆菌还可以引起胃以外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难治性缺铁性贫血、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生成虹指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以有效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四联疗法则可以将根除率提升至95%。四联疗法即PPI(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铋剂,通常10~14天为一个疗程。一旦彻底根治,再度复发的几率极低。
成虹提醒,虽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但发展为胃癌的人是有限的,大家不必对其产生恐慌。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饭前便后洗手,讲究饮食卫生,集体用餐时采取分餐制。家里有幽门螺旋杆菌病患者应该暂时分餐,直至其完全治愈。
(《北京青年报》5.2 高静)